纤维增强合成闸片摩擦磨损特性的试验研究
采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纤维增强合成闸片和HZ408合成闸片与H300制动韫材料配副的制动摩擦试验,记录了制动过程中摩擦系数、磨损量与制动盘温度的变化情况,采用三维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CLSM)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制动初速度对纤维增强合成闸片的平均摩擦系数影响小于HZ408合成闸片,在高速制动工况下,纤维增强合成闸片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HZ408,耐磨性略低于HZ408合成闸片;在低速制动工况下,纤维增强合成闸片和HZ408合成闸片所引起的制动盘温升大致相同;在高速制动工况下前者引起的制动盘温升略高.
液压动力卡瓦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要点
对比分析四种类型液压卡瓦的结构特点和性能,阐述卡瓦设计的基本理论,着重分析卡瓦的倾斜角度、管柱与卡瓦的摩擦系数、最大斜角三个重要指标,为卡瓦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润湿性CFR/PEEK表面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
改变CFR/PEEK表面润湿性,利用HARKE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表面接触角,采用OLYMPUS OLS-3100奥林巴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试件表面,获取真实二维照片和三维形貌图,采用MMD-5A标准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水、海水和液压油介质中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疏水(油)表面可以有效减小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同一种润湿性试件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系数比较,疏水(油)表面在水介质中摩擦系数最小稳定在0.03左右,海水介质中为0.04左右,液压油介质中为0.1左右;磨损量比较,疏水(油)表面
表面微织构对45#钢摩擦副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在摩擦副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研究不同分布形式的微织构对摩擦副的减摩作用效果,为微织构摩擦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与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5#钢作为摩擦材料制备环环接触的摩擦副,通过激光微雕刻在试件表面加工一定尺寸的微织构,在油润滑条件下,利用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并通过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研究不同微织构在油润滑方式下对摩擦副的减摩作用机理及具体影响规律。结果带有合理分布形式微织构的摩擦副接触表面能产生明显的动压润滑效应,其中径向沟槽微织构和凹坑状微织构在稳定磨损阶段的摩擦系数明显小于光滑表面,分别能减小摩擦系数16%和11%,局部网状微织构的摩擦系数与光滑表面没有明显差异,周向沟槽微织构的摩擦系数大于光滑表面。带有径向沟槽和凹坑微织构的摩擦副相比...
面套与假人的摩擦系数对座椅防挥鞭性的影响
根据C-NCAP2018构建了某汽车驾驶座椅的鞭打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使用DOE分析方法,对面套与假人的摩擦系数对座椅防挥鞭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面套与假人头部和躯干的摩擦系数作为两个研究因素,每个因素在工程范围内,即(0.3~0.5),等间距取5个水平,通过包含25组实验的全因子正交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工程范围内,减小摩擦系数,尤其是骨架面套与假人躯干的摩擦系数,能有效减小颈部伤害,可将鞭打总得分提高33.9%,同时为座椅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叶扩压器壁面摩擦系数的计算和讨论
本文通过离心压缩机无叶扩压器内三元边界层流动的分析、计算和实验对比,对几种壁面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同时研究了平行壁及非平行壁径向无叶扩压器中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扩压器性能的影响。
环形扩压器壁面摩擦系数的计算和讨论
<正> 一、前言壁面摩擦损失是环形扩压器内部流动总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环形扩压器壁面摩擦系数尤其是在有旋绕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从而给出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具有工程实际意义。目前,环形扩压器的壁面摩擦系数,一般按照一元流动的观点,用当量圆管的计算公式来估算。由于环形扩压器与管流的流场差异,
测定高接触压力下的按摩系数的新型液压试验装置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测定各种金属材料在高接触压力下的摩擦系数的液压试验装置。该装置经实验验证 可方便、精确地用于在高接触压力下金属材料之间在各种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的测定。
水-乙二醇液压液KGY的研制及其摩擦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自行合成了新型水-乙二醇液压液KGY,对KGY进行了四球机、环块磨损等摩擦学性能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KGY的摩擦学性能与N46抗磨液压油相当,可以应用于钢铁、矿山等易燃场合机械设备液压系统之中。
表面织构参数对液压马达滑靴副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表面织构改善液压马达连杆滑靴副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首先,基于Reynolds方程研究表面织构参数(直径d、面密度sp、深度hp)对滑靴副的无量纲压力(Pav)的影响规律。其次,设计正交试验研究表面织构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表面织构的润滑机理。结果 Pav随着d的增加而增大;随着sp的增大,先增加后缓慢减小,当sp=10%时,Pav达到最大值。此外,随着hp的增大,Pav先增加后快速减小,在hp=2μm时达到最大值。摩擦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织构参数能有效降低摩擦系数,7#织构表面(d=700μm,sp=10%,hp=5μm)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034,比无织构表面的降低66%。正交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摩擦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直径>面密度>深度。摩擦系数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经过优选的表面织构参数有利于形成动压润滑,从而降低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