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水相变传热传质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
研究低温液体水下直接排放的传热传质问题,分析在常压和超临界压力下,低温液体与水的传热传质过程特性,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排放条件下低温液体的生存距离和温度场及浓度场。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为低温液体排放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流速和管径对热力特性的影响
论述了低温系统绝热性能和流阻特性对液流温度的影响,推导了液流温升及最优流速公式,分析了流速和管径与液流温升的关系,提出了确定流速和管径的方法。
不可逆回热式玻色布雷顿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基于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和回热式布雷顿制冷循环的不可逆模型,导出循环的一些重要性能参数,如循环的制冷量、回热量、输入功和性能系数的一般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循环的一些重要的性能特性曲线,分析了循环的不可逆性和回热特性对玻色布雷顿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传热窄点研究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问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蒸发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以R409A和R407D为例,计算了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最后针对2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
空气制冷应用于空调系统的分析研究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空气制冷循环在高压状态和真空状态下的能效特点,结合传统的空气调节系统,研究空气制冷循环在空气调节闭式循环、开式循环和一次回风系统中的节能特性。研究表明,在维持空气制冷循环中空气膨胀后温度相同工况下,真空循环的制冷系数优于高压循环的制冷系数;开式的一次回风真空制冷循环系统可以产生节能效果;开式空气制冷循环与闭式空气制冷循环在工程应用中各具特色,应根据应用状况来决定是否采用开、闭式制冷循环。
竖直狭缝通道中液氮沸腾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实验表明,狭缝间隙对液氮自然对流核态沸腾换热有明显的影响,在低热流密度下,间隙小的狭缝沸腾换热比间隙大的狭缝明显增强,当狭缝间隙小于实验压力下气泡的脱离直径时,对于同样的热流密度,传热温差减小一个数量级以上,沸腾换热系数提高十几倍到二十倍以上,当热流密度增加一定程度(>4W/cm^2)时,间隙小的狭缝沸腾换热比间隙大的狭缝有所减弱。
关于四热源循环的一个理论问题
按热力学理论,四热源循环不如相应的三热源循环,而用后者取代前者,将可获得更优的循环效果。
混合制冷工质充注装置设计与分析计算
设计了一套混合制冷工质充注装置,该装置采用定容积储气罐,通过测量其温度和压力变化,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可以得到所充制冷工质的质量。针对充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讨论。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本装置在环境温度下充注制冷工质的质量,并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铁电制冷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冷率
计算了铁电制冷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冷率 ,并指出有关文献中的错误
制冷系统冷风机的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和仪器研究
提出了制冷系统冷风机简易整机现场动平衡方法,并根据这一方法开发出用8031单片机控制的屏显式现场动平衡仪.介绍了该仪器的软、硬件的设计.本方法和仪器经在风机上测试平衡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