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2/R23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特性研究
通过一个两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来研究R22/R23混合工质的循环特性,在一系列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组分的充注比例和循环比例的关系,分析了循环比例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循环系统中各点参数的计算结果和空间压焓图.
液氦极限过热度计算方法比较
利用预测液体极限过热度的经验公式,对液氦的极限过热度进行了计算,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采用涨落理论所导出的公式对液氦极限过热度所进行的预测具有实践上的意义和价值.
二氧化碳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差之间的关系。
非平衡吸附特征的吸附床传热传质特性
建立椰壳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具有非平衡吸附特性的吸附床传热传质研究,利用数值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讨论了吸附床在冷却过程中吸附剂温度、吸附速率、吸附量、制冷系数以及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吸附床在加热过程中吸附剂温度、脱附速率及脱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床在整个吸附过程中的吸附速率存在一个峰值0.0012kg/s,吸附床在整个脱附过程中的脱附速率存在一个峰值0.0017kg/s,吸附剂温度变化率在换热阶段趋于平缓,制冷系数值在吸附阶段近似呈线性增长,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在吸附阶段存在一个峰值35kW/kW。
不同浓度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低温下物性分析
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常数分析仪,在低温下对含不同质量分数甘油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冰点、比热、潜热、导热系数等热物性参数的测定,定量分析了甘油浓度对甘油-磷酸盐缓冲液的热物性影响。结果表明:甘油能有效降低磷酸盐缓冲液的冰点,减少相变潜热量,同时影响着混合液的比热值和导热系数值。
制冷系统热力计算模块设计
主要介绍制冷系统热力性质参数及循环性能参数的计算模块,该模块用Visual C++6.0语言进行开发,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方便,运行可靠.将该模块用于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结果合理,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该模块在制冷行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
提出了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它可以强化吸收,而且可以扩大吸收式制冷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提出了参数选择方法,分析了影响引射式吸收制冷循环中吸收过程的因素并与喷淋吸收过程进行了比较。
一个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质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实验,得出了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降温特性图以及性能系数COP和制冷量与制冷温度的关系.最后比较了二元自行复叠系统与三元自行复叠系统稳态运行参数的优劣.
强磁场下铑铁温度计的磁致电阻效应研究
以铑铁温度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0—16 T磁场下、2—300 K温区内的磁致电阻效应。结果表明:铑铁温度计在0—16 T场强下,2—77 K温区内磁效应随场强的增强和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升高,77—300 K温区内温度计受磁场的影响较小,其中在16 T、2 K处,以及16 T、300 K处的磁效应分别为70.94%和-0.2%。由磁阻引起的温度计测量误差在2—10 K温区内随场强递增,在4.2 K、16 T场强下温度误差达到了11.13 K。铑铁温度计不推荐应用在77 K以下4 T以上的磁场环境。
绝热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装置
针对被测试样聚氨脂塑料硬泡沫的低温性能,采用平板热导仪[1],用稳态法测量其低温热导率.以液氮和液氦作为冷源,用真空绝热、控制冷热板温度,可以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微分热导率和平均热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