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壁面切应力的实验测量

作者: 苏玉亮 张鸣远 杨建 侯洪宁 朱宪然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24-10-15 人气:5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壁面切应力的实验测量
利用TSI-1268W热膜探针测量了内径为35mm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壁面切应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段上壁面切应力沿周向的分布数据。测量结果表明,液相中加入气泡后,在管道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大,在含气率较高的管道上部出现了壁面切应力减小的现象。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上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小幅度的降低,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无动量亏损尾迹的实验研究

作者: 吴亚东 竺晓程 杜朝辉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24-10-12 人气:5
无动量亏损尾迹的实验研究
采用尾缘吹气的流动控制技术,改善静子尾迹区流动。使用热线风速仪对静子尾迹区在不同吹气量下的轴向速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在纯尾迹、弱尾迹、无动量亏损尾迹和射流这4种工况下尾迹区的轴向速度分布、中心点速度频谱图以及尾迹特征长度沿流动方向的变化。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无动量亏损尾迹和纯尾迹工况相比改善了静子出口速度的均匀性,并改变了涡脱落特性。无动量亏损尾迹特征长度与x^0.35成正比关系,而纯尾迹时的特征长度沿轴向与x^0.37成正比关系变化。

旋流器内流场的研究

作者: 张占峰 汤荣铭 许宏庆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24-10-08 人气:6
旋流器内流场的研究
叙述了分别采用五孔探针、热线和激光三种流场测量方法测量旋流器模型内的流场分布情况,并得出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从而为旋流发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风洞模型位移光学测量技术应用综述

作者: 周述光 温渝昌 金启刚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24-02-19 人气:35
风洞模型位移光学测量技术应用综述
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的测量是影响数据精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测量上的一个微小变化,常常对实际应用价值造成巨大影响。当代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应用光学技术。概述了国外主要的风洞模型位移光学测量系统,包括测量依据、应用风洞、模型要求、数据后处理以及精度情况。这些测量系统应用于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中,用于模型位移、姿态角和弯曲变形的测量。从应用现状、应用环节、操作步骤、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结论。比较这些模型位移光学测量技术可知它们各有优缺点,应用条件不一样。

基于微型压力传感器阵列的翼面压力分布直接测量系统

作者: 常莹 马炳和 邓进军 陈爽 苑伟政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19-07-02 人气:83
基于微型压力传感器阵列的翼面压力分布直接测量系统
研发了微型压力传感器并构成柔性衬底基阵列,直接置于翼型外表面实现压力分布测量。结合传感器特性和气动测量需求,设计了压力传感器阵列恒流驱动电路和差分滤波电路,并通过LabVIEW调用所开发的MATLAB的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在线处理和实时显示。结合NACA0012翼型对该测压系统进行了低速风洞实验,对其有效进行了初步验证。

高超声速风洞舵面测力双天平技术及应用

作者: 陈河梧 刘展 熊琳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19-07-02 人气:83
高超声速风洞舵面测力双天平技术及应用
介绍了舵面的双天平测力技术,以及它在0.5m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中的应用。天平为轮毂结构形式,竖置在一种十字型尾翼布局的体-尾组合体的后端。在一次吹风中可同时测量左右两片水平全动舵的气动特性,给出Ma=6舵面法向力、铰链力矩、弦向压力中心等系数随迎角的变化特性,定量描述大迎角大舵偏角条件下,舵面气动特性的非线性效应,以及由此引起控制力增量的变化趋势。

基于上游渐扩管安装条件的内锥流量计性能预测

作者: 李彦梅 徐英 张朝龙 郭玉 唐飞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18-10-25 人气:7398
基于上游渐扩管安装条件的内锥流量计性能预测
针对内锥流量计使用灵活性要求,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和实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游渐扩管安装条件对内锥流量计性能的影响,以获取所需的最短直管段长度。研究对象是100mm口径、β值分别为0.45,0.65,0.85三种结构类型的样机。开展了基线和渐扩管两种类型的实验,仿真和实验的介质均为常温水,雷诺数范围分别为0.2488×10^5~2.488×10^5和0.3843×10^5-2.479×10^5,仿真结果和实验结论一致。利用附加不确定度和流出系数相对误差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给出了上游渐扩管安装条件内锥流量计所需的直管段长度。

弹射救生系统大迎角大侧滑角天平设计研究

作者: 陈德华 李晓华 彭云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18-10-17 人气:5830
弹射救生系统大迎角大侧滑角天平设计研究
要实现弹射救生系统大迎角大侧滑角试验技术,其中极为关键的是要研制出满足试验研究总体方案要求的天平.为了提高风洞试验的精度和天平抗冲击的能力,要求天平的总长小于90mm,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刚度.作者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优化天平结构的几何外形尺寸,成功地完成了该台天平的研制.

四分量片式铰链力矩天平技术及风洞实验应用研究

作者: 刘喜贺 王天昊 邱俊文 李盛文 冯昕华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18-10-17 人气:9311
四分量片式铰链力矩天平技术及风洞实验应用研究
针对目前风洞铰链力矩实验中的一种三分量片式结构铰链力矩天平没有轴向力测量元件的不足,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四分量片式结构铰链力矩天平设计方案,进行了物理样机的研制,应用于某模型升降舵风洞铰链力矩实验中。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获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在舵面偏角为21°时,由忽略轴向力测量带来的舵面法向力系数相对误差百分比为14.7%,舵面弦向压心位置相对误差百分比为17.2%。

一种新型热线热膜流速计

作者: 盛森芝 庄永基 刘宗彦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18-10-17 人气:1676
一种新型热线热膜流速计
在剖析传统热线热膜风速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具体的线路模型,形成了预移相型热线热膜流速计的构思。首先对传统热线风速计的物理模型进行改进,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并求出其解析解提出一系列设计公式,进而选择适当的线路环节,编制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物理模型、数学方程和设计公式的要求,形成了具有6大特色的“IFV900A型智能热线热膜流速计”。
  • 共8页/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