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阶段的《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对促进学生理解机械装备中的液压技术起到奠基作用。 在新教育理念下, 该课程 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和积累, 有良好的基础, 但在教学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 习积极性、 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 指出实施课程案例的必要性,并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方式, 为一流《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全液压矫直机液压伺服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研究
全液压矫直机具有矫直力大,辊缝位置精度高,系统响应速度快,自动化水平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中厚板轧钢生产线。液压伺服系统采用了阀控缸的方法,在矫直机液压缸大行程运行时非对称阀的开口量很大,四缸之间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此时系统是复杂的耦合非线性系统。运用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证明了该液压伺服非线性系统是稳定的,通过AMEsim仿真和从现场采集到的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系统非线性时的稳定性,说明全液压矫直机采用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是合理的,同时也为今后在其他领域验证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次调节流量耦联静液传动系统性能
提出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新概念,将其由压力耦联系统扩展到流量耦联系统。介绍了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了与二次调节压力耦联系统的区别;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重物势能的回收与重新利用,并能实现电动机、液压蓄能器和负载之间的功率匹配。
基于“项目驱动”的“液压传动与控制”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
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都面临着课程课时量大幅度压缩、先导课程开设不全面、教学模式和手段单一、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脱节、学情差异性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和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特点,构建了以“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以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项目实施两条主线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同时教师的教学重点更突出,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液压传动与控制在板式换热器拆卸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评《液压传动》
对于工科类的许多专业来说,液压传动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由于各个专业教学内容有所不同,液压传动教材版本也有几十种。但是总体而言,液压传动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液压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液力传动和液压与气动。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军、孟利民、李宪华三人合编的《液压传动》一书作为工科教学教材,在编写时更加注重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该书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书中除了包含理论知识之外,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实践内容。
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液压技术研究现状
采用硬岩隧道掘进机进行隧道施工具有安全、快速、高效、经济、环保的优势,尤其是大直径、大埋深、长跨度、岩石地质的隧道掘进。液压系统在硬岩隧道掘进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涉及支撑、推进、换步、护盾等多个重要子系统的驱动和控制。本文对其液压系统在系统设计与控制、系统振动、安全与可靠性及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液压技术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硬岩隧道掘进机液压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电液伺服系统位置-压力主从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主从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阀控缸电液系统位置和压力主从控制方法。建立阀控缸系统位置传递函数后,将液压缸两腔的压力动态变化信号应用位置.压力转换公式转换为位置信号,再将转换的位置信号叠加到电液伺服系统的主位置闭环内,以实现阀控缸系统位置和压力的主从控制。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该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正确可行。通过分析现场样机矫直钢板时液压缸的位置和压力信号,证明电液伺服系统位置.压力主从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位置、压力不同变量的在线主从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其他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液压传动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提出多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液压恒频发电技术.以电动机模拟风轮 建立了液压系统原理图 并解决了内曲线马达自吸能力差、两路高效合流困难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能够输出(50±0. 2) Hz 的、满足并网要求的近似恒频的交流电.
“以学生为中心”的液压传动与控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针对目前独立院校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型与应用型能力的目标,该文提出在液压传动与控制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要从理论课程教学设计、实验课程教学设计、引入计算机仿真软件教学、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及评价考核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次调节流量耦联静液传动系统性能
提出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新概念,将其由压力耦联系统扩展到流量耦联系统。介绍了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了与二次调节压力耦联系统的区别;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重物势能的回收与重新利用,并能实现电动机、液压蓄能器和负载之间的功率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