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ESim的林业采伐头俯仰液压缸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林业采伐头在液压缸下沉过程中,重力势能通过控制阀的节流作用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且系统非工作状态下液压泵的无负载空转也造成能源浪费,导致显著的能量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AMESim(advanced modleing engineering simulation)的林业采伐头俯仰液压缸的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通过高、低压蓄能器与负载敏感泵的配合对采伐头俯仰液压缸的重力势能及空载时动能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减少系统能耗。试验结果显示,在一个工作周期内,负载敏感泵与常规定量泵在相同工作周期内的能量输出比原系统减少了32.04%,在高、低压蓄能器的作用下,液压缸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振荡得到了有效减缓,降低了采伐作业中的油缸冲击,且一个工作周期内实现了51.402 kJ的能量回收,显著优化了系统的节能性能。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该文简单地介绍了液压蓄能器工作原理、特点和它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使用与维护液压蓄能器的方法,对实际工作又一定参考意义。
二次调节流量耦联静液传动系统性能
提出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新概念,将其由压力耦联系统扩展到流量耦联系统。介绍了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了与二次调节压力耦联系统的区别;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重物势能的回收与重新利用,并能实现电动机、液压蓄能器和负载之间的功率匹配。
气液溶解式液压储能技术的储能密度研究
针对现有蓄能器储能密度低导致体积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气体压缩与气液溶解相结合的混合储能方式。以CO2-H2O作为储能介质,采用自主搭建实验台进行了储能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和H2O的溶解度增大使得混合储能技术的升压范围明显低于常规蓄能器,在压力变化范围相同的情况下,该蓄能器储存能量更多;蓄能器初始压力、储能速度以及气液比例是影响气液溶解式蓄能器储能密度的三个因素,蓄能器初始压力越高、储能速度越低,储能密度改善越明显
前置式并联液压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系统研究
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因涉及内燃机、液压混合动力2种动力源协同工作,所以车辆的控制系统更加复杂。针对此问题,在车辆结构上引入前置式并联结构,通过对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功能和目标进行分析,确定了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和dSPACE控制器,建立车辆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在实验车上采用该控制系统进行相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型车辆上应用前置式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节油效果明显;通过引入缓冲系数的
飞轮式液压蓄能器
<正>镍镉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216 k J/kg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432 k J/kg现有液压蓄能器的能量密度太低一般皮囊式液压蓄能器的能量密度仅为6 k J/kg。早期提高皮囊式液压蓄能器能量密度的方法是从提高热力学效率的角度出发的当液压系统向蓄能器充高压油时皮囊内氮气被压缩而产生热量通过蓄能器外壳向外传热而损失能量据此在皮囊内填充发泡高分子或金属丝等用以储存热能。可惜这类方
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复合式再生系统的研究
为提高液压挖掘机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式动臂势能回收方法。把动臂下落时的回油腔通过回转马达连接到1个蓄能器上,动臂下落时的势能一部分转化为蓄能器的液压能,在动臂提升时蓄能器的液压能转化为动臂的势能;一部分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中。蓄能器的压力用来辅助驱动回转泵的转动,这样就可以减少回转马达功率的输入,通过调整马达的排量来控制动臂提升和下落的速度,利用2个液控单向阀来实现系统的保压。这种方法没有节流和溢流损失,回收效率高。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动臂势能的回收,为动臂势能回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起动过程的能量分析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起动系统由起动蓄能器、液压换向阀、位置传感器及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中作为起动系统能源和油源的起动蓄能器直接关系起动的成败.分析了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起动的前提条件,研究了起动过程中混合气的组织和能量的流动、耗散及传递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选择起动蓄能器的理论依据.
船舶电动液压起货机节能研究
该文结合船舶电动液压起货机的工作过程分析了重物势能再生利用的可行性,探讨了电机再生制动发电的回馈方式,提供了一种采用液压技术结合PLC控制实现势能再生利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起重设备。
电动叉车液压起升节能系统中液压蓄能器的选择计算
电动叉车液压起升节能系统能够回收负载的重力势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电动叉车液压起升节能系统中液压蓄能器的选择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