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RR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误差分析
针对3-RRRU并联机器人控制精度问题,基于空间矢量法建立运动学正解模型以及误差模型,详细分析了机器人各结构误差源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驱动角度误差分布在0.001°~0.01°时,第一支链的驱动角误差对被控终端的精度影响最大为84.2um;连杆加工误差在0.01mm^0.1mm变化时,靠近动平台的被动杆为0.1mm时对被控终端精度影响最大,其最大误差值为137.2um;静、动平台的外接圆半径加工误差为0.1mm时,机器人终端最大误差为568.4um。因此,对于线性连杆加工误差和角度误差源,连杆加工误差对多支链、多连杆机器人精度的影响高于角度误差,且静、动平台的加工误差对机器人的终端控制精度影响最大,为后续机器人结构的最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钢制薄壁车轮弯曲疲劳模拟精度探讨
介绍了如何用有限元法准确模拟钢制薄壁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的方法,着重讲述如何合理选择有限元网格类型、单元积分形式、单元尺寸大小,强调分析应采用材料“真应力-应变”曲线,给出旋转作用力、螺栓预紧力、加载时间步的设置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判断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是否合理的方法。论文随后以车轮疲劳试验结果为参照,结合S-N曲线数学表达式,给出一种分析车轮疲劳寿命的简易方法,并基于这个简易方法去预测另一款大小相近、材料牌号相同的车轮寿命,发现寿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认为论文所介绍的应力和疲劳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实用性。
汽车空调风道气动噪声仿真方法研究
为寻求汽车空调风道气动噪声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仿真方法,基于德国整车企业联合发布的标准风道模型,对比研究了声类比法、直接模拟法和联合仿真分析法的优劣,并重点分析了声源面对声类比法精度的影响。首先,采用RNG湍流模型与SST k-ωDES模型分别对其稳态流场与瞬态流场进行求解,然后采用声类比法、直接模拟法和联合仿真法分别求解远场辐射噪声问题,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RNG湍流模型捕捉的风道内时均流场特征与PIV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SST k-ωDES模型求解的风道内壁面脉动压力频谱仿真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而在常用的几种仿真方法中,以出风口处环绕射流的可穿透面为声源面的声类比法求解精度最优。
刀库自动换刀装置输出轴结构优化与校核
针对刀库自动换刀装置输出轴的功能要求,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与校核。为满足输出轴既要转动又要移动的特点,输出轴采用了四方轴结构,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加工困难,定心精度低。根据输出轴的功能要求,结合加工难易程度以及加工精度要求,把四方轴结构改成矩形花键结构。矩形花键结构定心精度更高,定心的稳定性更好,加工比较方便,用磨削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分析了输出轴上的载荷,找出了输出轴的危险截面,并对方轴和矩形花键轴的危险截面进行了弯曲应力校核。
扇形软卡爪在导向套加工中的应用
液压支架中导向套属于薄壁零件,工件容易发生变形,文中采用扇形软卡爪及心轴对导向套工件夹紧,提高了工件的精度和加工效率。介绍了扇形软卡爪结构和使用方法。
流量测试缸的参数设计与测试精度分析
本文介绍了用液压缸测试流量的原理,讨论了流量测试缸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还着重分析了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
基于电液联合控制的校直机校直精度控制方法研究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校直机种类分为两种:液压校直机和伺服校直机。液压校直机由于受工作介质性能的影响,致使其加工精度低,误差范围大。伺服校直机利用伺服电机控制,其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但是设备成本高昂。现研究一种由电机和液压联合控制的方法,在保证校直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校直机的成本,同时避免校直过程中刚性冲击现象的发生。
液压泵的吸空现象
介绍了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吸空现象的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等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液压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电控液动执行机构的液压控制理论研究
给出了电控液动执行机构泵控液压缸的基本方程和传递函数,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和响应特性的影响。
一种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叉车液压系统
阐述了一种电液比例叉车液压控制系统,利用集成比例电磁阀替代传统的机械式多路阀,利用拇指开关替代传统的机械式操纵杆,提升了整机人机工程性能的同时,操控精度也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