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试验的液冷型高功率动力电池包冷却结构参数优化
以提升液冷型高功率电池包放电散热能力为研究目标,对电池模组进行参数化结构探究。首先建立电芯电-热耦合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电芯电-热耦合计算模型基础上完成电池模组仿真模型的搭建。接着,以冷却液流速V、温度T、冷管宽度W和高度H为优化变量,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正交试验进行影响权重分析,并基于影响权重分析得到两组较优组合方案。分析结果显示T因素和V因素分别为电池模组Tmax和△T的最大影响因素。通过对比电池模组综合性能以及电池模组表面温度占比情况,最终确定较优方案Ⅰ为全组最佳组合方案,其最高温度下降到44.8℃,最大温差为4.8℃,散热效果最佳。
冷剂自然循环系统的分相模拟研究
为分析冷剂自然循环系统的运行特性,采用分相模拟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该模型由蒸发器、冷凝器及管路系统模型组成.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求解,得出了自然循环的制冷量随室外温度与机组冷剂充灌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循环的制冷量随室外气温的降低而增加.当蒸发器的出口处制冷剂恰好变为饱和蒸汽时,此时的冷剂充灌量可使系统制冷量达到最大值.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实了仿真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为冷剂自然循环系统进一步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介绍一种真空干燥浸渗工艺
针对浸渗后零件的电加热干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压力罐、水循环式真空泵等设备进行真空干燥,可以更彻底地抽出铸件微孔里的水分,并对真空干燥前零件的温度、真空度、干燥时间等给出了具体的参数。
热回收式水-空气热泵机组热源系统的性能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剂自然循环技术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热源系统形式。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预测了冷凝器进水温度、水流量与室内排风温度、排风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循环热源系统的加热量随着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当冷却水量增加或排风温度升高时,加热量相应增大。通过对系统性能进行模拟研究,为系统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置换通风条件下污染物分布特性的模拟研究
为了研究置换通风房间内污染物的分布特性,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结合壁面函数法,利用Fluent软件对房间的速度场、温度场、TVOC浓度场进行模拟。针对有无冷却顶板的不同情况,得出室内温度场、速度场、TVOC浓度场的分布特性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顶板可以降低置换通风系统的室内温度梯度,但也同时降低了置换通风系统的排污能力。
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北京市应用的综合评价研究
以北京市某办公楼为例,对该办公楼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城市热网+冷水机组系统、城市热网+污水源热泵系统时的能耗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进行计算,并应用熵权层次分析法对这3种冷、热源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优于其它两个冷、热源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适用范围,当污水厂与建筑物的距离不超出此范围时,应用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环保效益较为明显。
空调房间内污染物分布特性的模拟研究
应用CFD方法分析了空调房间内5种气流组织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孔板送风形式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消除。针对孔板送风模型,对不同新风量、不同污染源散发量等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在这些工况下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从控制室内污染物的角度为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旋流风口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旋流风口的形状较为复杂,其建模情况影响着室内流场和室内自净时间。为了研究旋流风口的入流条件对室内流场的影响,对真实和简化的旋流风口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采用旋流风口送风时的室内温度分布和CO2浓度进行试验测试,从而验证旋流风口物理模型建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给出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简化物理模型,可以准确的模拟旋流风口的室内流场,这样就不用花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去计算真实的物理模型。
布风器形式对船舶会议室内气流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会议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开会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分析布风器形式对会议室室内气流环境的影响。以某船舶会议室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传热学为基础,应用AIRPAK商用软件对会议室采用方形平板、圆形平板等4种布风器送风时的室内气流分布进行模拟。通过温度场、速度场、通风效率等的比较分析说明,孔板形布风器送风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较均匀,热舒适性较好,平板形布风器送风的能量利用率高且除污效果较好。
办公室应用辐射供暖加新风系统的气流组织研究
为改善应用辐射板供暖系统的办公室内热环境,以哈尔滨某办公室为研究对象,利用Airpak软件对办公室应用九种辐射板加新风系统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方案下办公室室内温度、预测平均评价(PMV)以及空气龄等指标的分布,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体系,对冬季工况下各方案的气流组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地面辐射供暖加置换送风、墙面辐射供暖加置换送风两种方案时的室内气流组织优于其他方案。
-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