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VI的轴承虚拟超声探伤系统设计
提出用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无损超声探伤技术来实现工业上高效快速地对产品进行合格检验的探伤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LabWindows,CVI软件平台设计出超声探伤系统.达到对机车轴承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全自动地进行超声波无损探伤的过程。并给出探伤结果.介绍了系统的原理和软硬件结构.
PLC在原油计量和标定装置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一种流量计标定控制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开口断面桥梁颤振稳定性及优化措施机理研究
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开口断面主梁的颤振稳定性及下稳定板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比风洞试验的三分力及颤振临界风速结果,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借助流场可视化直观地分析了颤振机理及下稳定板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来流在上游栏杆、上游箱室底板及下检修道处分离形成旋涡并向下游发展,期间产生与桥断面运动方向相同的气动力,成为颤振发散主导因素.在桥梁断面增设下稳定板能形成稳定的旋涡,气动力总体做负功,有效地抑制了颤振发散.增设1/4下稳定板,稳定板间形成了稳定的旋涡,气动力在运动周期内持续做负功,而同时增设下中央稳定板和1/4下稳定板在上游检修道与稳定板间形成的旋涡与上表面的旋涡交替主导气动力的方向,气动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再做负功.故只增设1/4下稳定板相比同时增设1/4下稳定板和下中央稳定板更有利于改善主梁...
隧道内气动效应对线缆支架稳定性的影响
以北京—沈阳客运专线建平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高速列车在隧道内交会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气动效应对隧道中心斜井洞室、接触网下锚洞室与接触网隔离开关洞室线缆支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中心不同洞室线缆支架风压差异明显,接触网隔离开关洞室风压最大,接触网下锚洞室风压次之,斜井洞室风压最小;隧道中心同一洞室线缆支架上各测点所受风压差别不大;高速列车交会时间在列车进入隧道的40~43 s,第43 s时接触网隔离开关洞室线缆支架所受风压最大;接触网隔离开关洞室线缆支架一端锚栓所承受的拉力和剪力分别为7.74、7.42 kN,远小于材料许用承载力,线缆支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高压变频器在北京燕化供水车间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高压变频器在北京燕化供水车间的应用,利用变频器可以进行大量程速度无级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用大水泵在小流量地表水源取水中出现抽干的难题。使小流量地表水源得到利用,并同时节约大量电能,取得了资源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人体参数采集中的应用
针对人体生理参数采集特点,设计了基于CC2430和TinyOS的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传感器节点和中心节点间CSMA/CA协议通信。以温湿度数据采集为例,采用nesC语言开发了节点应用程序。对传感器节点的功耗进行了计算。研究设计方法可应用于相关的周期性无线数据采集中。
铝合金液压缸制造工艺研究
【目的】铝合金液压缸具有质量小、内孔毛刺易清除、外观美观等优点,但也存在冲击韧性低等不足。因此,要开展铝合金液压缸制造工艺研究,保证其高强度、高韧性等性能要求。【方法】选用7050铝合金来优化液压缸结构,开展液压缸毛坯多向锻造、T73热处理及内孔滚压加工等工艺研究,获得了合理的铝合金液压缸制造工艺,保证其高强度、高冲击韧性、高疲劳寿命等力学性能要求和高尺寸精度、低表面粗糙度等加工精度要求。【结果】铝合金液压缸装配碟簧液压机构通过了机械操作寿命试验验证。【结论】采用7050铝合金,毛坯进行多向锻造、T73热处理、内孔滚压加工等工艺制造的铝合金液压缸,可满足其高油压高冲击工况性能要求。
UG NX运动仿真应用于机械结构设计
采用UG NX机构运动仿真模块Motion进行机构仿真分析,可以极其方便地对机械设计方案进行模拟、验证、修改、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机械设计方案需要组织研究团队进行复杂的设计计算,一旦熟练掌握了此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出完整且具有说服力的机械设计方案,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啮合力计算
本文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齿轮和齿圈进行了静力分析,运用矢量代数进行啮合过程中的力和力矩分析,得到轮齿从进入到退出啮合全过程的啮合力和驱动力矩变化规律
考虑电动轮转矩波动的汽车悬架液压衬套设计
悬架衬套作为汽车振动的重要传递部件对于衰减汽车振动有着重要作用,在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中,电机的转矩波动会引起车身的宽频纵向振动,传统的橡胶衬套因在宽频范围内阻尼特性变化不大,无法在特定的频带上产生大阻尼来迅速衰减振动。引入液压衬套可以衰减电动轮悬架中特定频带的转矩波动激励,首先建立了能够准确描述液压衬套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液压衬套进行了力学性能敏感因素分析,最后根据敏感因素分析结果和振动传递特性对液压衬套进行结构参数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液压衬套的橡胶剪切模量、惯性通道横截面积和通道数量等参数,可以显著减小驱动电机转矩波动对车身纵向振动的影响,使车身纵向力振动在0~120 Hz范围内衰减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