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在当前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保障,而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最直接、最微观的体现就是优质、恰当课程体系的构建。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研究了其适应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给出了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展现了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四年全过程的课程模块体系框架,并给出了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法,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人机交互辅助值班系统构建研究
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人机交互辅助值班系统。通过布设于不同电网机房区域的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经NB-IoT模块和数据服务器处理后传输至用户端,采用组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系统信息检测。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信息。系统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电力调度报警信息检测准确率,误报率低,系统管理人员可利用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有效地实现监控区域电力调度信息的管理。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机电液传动与控制”课程为例
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通过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复合来培养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新工科教育的内涵和教育教学中一体化的多个层面,较为全面地剖析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的主要内容、方式和方法,以“机电液传动与控制”课程为例,构建其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方案,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导论”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当前在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中,智能制造成为最主要的方向之一。“智能制造导论”作为修读智能制造方向学生的第一门课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智能制造这一高度交叉复合的系统性知识比较直观又不失深度和广度地全面展示给学生成为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中国智造”的基本国情和新工科教育内涵,立足教育教学中多个层面的问题,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智能制造导论”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与考核评价等,并通过多个周期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GCr18Mo轧机轴承在某带钢轧厂的应用
介绍了跟踪材料GCr18Mo采用下贝氏体淬火热处理工艺制造的轧机轴承,在某轧厂使用失效的情况。探讨超载超负荷轧机轴承制造的选材问题。
极限风载下大型过山车轨道结构变形和应力分析
针对十一环过山车整体轨道的空间结构,采用Beam188梁单元建立分析模型,计算了极限风载荷工况的结构变形和应力。结果表明,轨道结构符合强度要求,但在两个立环顶端出现了超过90mm的变形,需要对整体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研究表明,由于大型过山车轨道结构呈现复杂的空间布置形式,传统的强度和变形分析难以精准计算应力和变形值,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能为过山车设计提供可靠精确的设计依据。
插装阀及其在船舶液压装置设计上的应用
介绍了插装阀的结构、原理、功能及用途。举例比较分析了插装阀和传统液压阀在船舶液压装置上的设计思路和性能特点,促进插装阀在船舶液压装置上的合理使用并发挥其应有优势。相关实例表明在船舶液压装置设计中,合理使用插装阀进行液压回路设计,比使用传统的液压阀件具有更多优点,特别是对大流量控制以及要求控制液压设备尺寸的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
液压金刚石飞切机床整机模态分析
以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液压金刚石飞切机床为研究对象,对考虑地基的机床整机动态性能进行研究。使用UG和ANSYS Workbench联合仿真对机床整机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机床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运用模态测试系统对机床整机进行模态测试,基于实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获得机床的模态参数。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前6阶固有频率误差均不超过10%且对应模态振型基本一致,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机床整机低阶模态振型表现为床身系统相对地基的整体转动与平动,说明机床整体机构设计合理,为机床整机进一步的时变多体动力学规律预测奠定了基础。
-
共1页/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