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地砖平整度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
介绍了墙地砖平整度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反射式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墙地砖平整度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具体的软件与硬件实现方法,并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检测速度可达25m/min,检测精度可达0.1mm,系统能够满足墙地砖平整度在线检测的需要。
基于离子电流的高温压力传感器机理研究
研究基于离子电流的高温环境压力传感器,旨在替代带冷却设备的高温压力传感器,为脉冲爆震发动机(PDE)上必需的高温压力测量提供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技术支持,为爆震发动机性能分析、控制规律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可靠的测试信号。通过2种类型离子探针的对比分析和探针长度、偏置压力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单针短探针型离子传感器,其离子电流信号波形与压力传感器信号相似,离子电流衰减速度可测,耐高温,可靠性高,成本低。为研究离子电流与压力的定量关系奠定了基础。
小型力传感器在沙柳切削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用于沙生灌木切削的削片机普遍存在动力输出大而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为了确定切削力的大小,基于木材切削的普遍规律设计了用于测量切削力的小型传感器对切削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得出在不同切削状态下主切削力和法向切削力的值,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复杂惯性敏感结构的矩阵解析建模方法
微惯性器件的性能首先取决于其挠性支承结构的力学性能。高精度微惯性器件的需求与微加工的普及,使得微惯性器件的挠性支承结构趋向复杂,但主要体现为组合复杂性,提出了矩阵解析建模方法,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概念、刚度矩阵与弹性矩阵的坐标系变换和集总计算等问题,并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了应用矩阵解析建模方法的基本步骤。
微机械陀螺管芯测试方法
采用低分布参数陶瓷探针卡和卡上前置放大器的静电驱动测试方案,解决了微机械陀螺管芯测试中分布参数的影响问题,测得准确的频率特性,获得应用、评估中必需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Q值)等参数。在将管芯与测试电路分离、结合的过程中,四维精密位移台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显微视频系统使观察、记录更加准确方便。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系统为快速剔除不合格产品、测试评估各项性能指标提供了快速有效途径,在促进微机械陀螺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型复合结构电热微驱动器的研制
在弯曲梁电热微驱动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热膨胀系数更大的聚合物,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结构电热微驱动器。采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基本结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分析,得到了一组初步优化的器件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新型电热微驱动器有更低的能耗和更大的位移。采用非硅表面微加工技术,成功制备了新型复合结构电热微驱动器。
压阻掺杂浓度对高gn加速度计动态性能影响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在不同压阻工作温度下压阻掺杂浓度对高gn加速度计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器件动态冲击响应是受迫振动与悬臂梁固有振动叠加的结果,且压阻灵敏度系数与工作温度成正比。当T〈20℃时,悬臂梁固有振动明显,并且,器件动态冲击响应峰值电压随着压阻掺杂浓度升高而降低;当r在20℃附近,峰值电压随掺杂浓度变化不明显;当T〉20℃时,随着温度升高,悬臂梁固有振动频率渐受压制,传感器动态冲击响应渐表现为受加速度冲击受迫振动,且峰值电压随掺杂浓度提高而增大。在1×10”~1×10^21cm^-3。范围内,在0,20,100℃时,峰值电压差值分别为2,0,9mV。
一种基于SMA的摆动式驱动器驱动原理及实验
在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电热驱动原理的基础上,对一种差动式关节型SMA驱动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流和冷却条件对驱动器的摆动周期有很大的影响,增大电流会显著提高SMA驱动器的动作频率,但电流过大,易使SMA失去形状记忆功能,所以,电流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驱动器的动作频率还受到冷却速度的制约,加快冷却速度也会提高驱动器的动作频率。
光栅回转式压电微角度执行器的研究
介绍了一种基于圆光栅检测的回转式压电微角度执行器,采用尺蠖运动原理设计回转式压电电动机,运用C8051F005单片机产生四路控制信号,并采用直流放大式驱动电源放大控制信号驱动压电电动机,并通过圆光栅检测系统实时测量电动机联动盘回转角度,把测量值引入控制环节,实现最小步距为2.26”的全圆周匀速连续转动。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定位算法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自身位置信息是实现其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节点自身定位的研究很多,但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算法的改进和新算法的开发上,很少给出纵向直观的仿真效果比较。研究选取无需测距算法中4种典型的算法,给出它们在不同参数下的仿真定位效果图,对于工程人员根据实际选取最优算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曲线拟合技术给出了算法的定位效果的逼近函数,并根据这些函数推导出了计算定位效果的函数,这样就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换算成具体值或者参数的某一范围代入定位效果函数就能确定最优的定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