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起竖油缸轴装配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起竖油缸轴在装配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装配方法,并设计了一套装配工装轴。重点分析了工装轴的结构特点和技术难点,通过强度及受力分析验证了本设计的可靠性。投入使用后,有效地缩短了维修装配时间,减少了人力消耗,提高了起竖油缸轴的装配效率。
油缸加载平台结构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加载平台是油缸拉伸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加载平台出现的疲劳破环、加载缸和实验缸不易对中等问题,提出了加载平台的优化设计方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加载平台实体建模,并对加载平台台架和关键零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实现加载平台的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加载平台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能较好地实现加载缸和实验缸的对中问题,并使加载缸和实验缸平稳对顶连接,为加载平台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一种内置双向混合型缓冲油缸
以某型号车辆为研究对象,依据缓冲理论,分析现有缓冲装置利弊,研制了一种升降油缸伸收行程末端有效的混合缓冲装置,通过计算论证,11仿真平台试验,验证了此缓冲装置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了成功应用。
热处理对2219铝合金薄壁旋压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本文对2219铝合金薄壁旋压管进行了退火、固溶及时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拉伸性能和液压胀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219铝合金旋压管在400℃以下退火时以回复为主,温度高于450℃时发生再结晶。随退火温度升高,基体组织逐渐由形变组织向再结晶组织转变。固溶处理时随固溶时间延长,再结晶程度逐渐增加,位错密度降低。经退火和固溶处理后,管材的硬化率和延伸率显著提高,抗拉强度随着退火和固溶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固溶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340 MPa,延伸率提高到25%。时效处理后管材的抗拉强度进一步提高到435.2 MPa。管材液压胀形极限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固溶态2219铝合金旋压管具有较好的液压胀形能力,适合进行液压成形。
GLARE层板液压胀形成形极限研究
纤维增强金属层板(FMLs)凭借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今研究的焦点。为解决未固化层板成形性及破裂形式不清晰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液压胀形试验,探讨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GLARE层板的成形极限。首先,借助理论方法建立了胀形顶点区域各组分材料受力表达式,并讨论了层间摩擦对成形极限的影响。其次,通过液压胀形试验分析了流体压力作用下纤维增强金属层板的失效形式,并建立了典型成形极限曲线图。最后,借助有限元仿真对上述试验进行了复现,研究结果表明,层间摩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纤维增强金属层板的成形性,与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一致。该成形极限图不仅可以对成形效果进行评估,也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CS-902T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碳硫
用CS-902T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铬钢、生铁、硅钢、合金钢、碳素钢、金属锰、矿石、非金属氧化物等物质中的碳硫百分量,通过加入-定量的助熔剂,并选择测定条件和测定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奥氏体不锈钢高压管体的超声波探伤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比较粗大,给此类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的超声波探伤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采用纵波与横波结合的探伤工艺,利用对比试块,根据管体规格选择最佳探头角度,对奥氏体不锈钢高压管体进行了超声波探伤。
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的仿真设计
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模型结构,在给定腔体尺寸下,仿真了不同电极间距的空型和磁控管型微波腔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得出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的设计参数,并对实际设计当中影响磁控管型微波腔谐振频率的因素给出了建议。
运载火箭气体单向阀防颤振技术研究
分析了颤振问题的原因和AMESim仿真计算;提出了阀芯增加衬套、增加阻尼结构和利用阀芯不平衡面积的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阀芯增加衬套的方法可保证阀门功能正常但无法消除颤振,其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抑制颤振现象。研究结果对气体单向阀的防颤振设计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定位油缸内、外方套加工技术改进
通过对超大长径比细长型、薄壁台阶孔式内圆外方结构精加工技术的研究,将内孔加工由铰制改为珩磨,摸索出最佳的珩磨参数,满足内圆精度要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铰制孔无法排屑造成的划伤筒壁问题。通过改进定位基准,改进装夹工装,摸索出最佳的磨削参数,控制磨削变形,满足外方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