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基于分层控制的线控制动系统压力控制策略

作者: 汤瑞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日期: 2025-02-02 人气:153
基于分层控制的线控制动系统压力控制策略
线控制动系统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键执行部件,其安全性和响应精度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安全。为满足系统安全性要求,线控制动系统通常具备两套独立的建压单元以满足单点失效下的建压能力。柱塞泵式建压单元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成为线控制动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构型。为保证柱塞泵式建压单元在温度干扰影响下的压力控制稳定性和精度,提出一种考虑线圈温度估计的分层式压力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柱塞泵式建压单元传热模型和液压模型;其次,在系统压力状态可观和不可观状态下分别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和开环方法估计线圈温度;最后,设计基于滑模控制器的系统压力分层控制策略。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温度估计器在不同测试工况下估计误差小于8℃,在相同控制策略下引入温度估计器将有效提升压力控制精度,所提出的分层式压力控...

低温液体容器无损存储传热模型

作者: 汪顺华 鲁雪生 赵红霞 来源:低温工程 日期: 2024-09-11 人气:6
低温液体容器无损存储传热模型
分析了低温液体容器无损存储时的传热规律,并建立了传热模型,得出了反映储罐绝热层温度变化的微分方程式.采用数值差分法可以求解出绝热层内部温度变化规律,从而推出储罐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一种氨水水平降膜吸收传热模型

作者: 张强 杨永平 来源:制冷学报 日期: 2024-07-15 人气:13
一种氨水水平降膜吸收传热模型
在Navier-Stokes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氨水降膜吸收传热模型,通过对降膜过程中的液膜流动特性进行了一维变换,采用Grank-Nicholson方法对降膜特性进行求解,然后根据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仿真结果,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误差在17%以内,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了传热系数公式,确定了不同管径下液膜的最大体积流量。

气体泄漏传热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

作者: 葛楠 彭光正 纪春华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日期: 2023-04-26 人气:14
气体泄漏传热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
对气体发生泄漏时漏孔处的流动与传热耦合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泄漏流动状态并考虑摩擦力影响,推导气体泄漏描述方程,利用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泄漏节流温差并采用压缩因子进行修正。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传热模型,对泄漏稳态流与热传导的耦合场进行仿真分析,进而通过红外热成像方式实现泄漏点定位。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传热模型较好地表征了泄漏发生时漏孔处的热特性,为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的泄漏定位方法奠定了基础。

启停阶段干气密封界面微结构的摩擦热力学研究

作者: 郜凯强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张兆新 来源:润滑与密封 日期: 2022-03-11 人气:143
启停阶段干气密封界面微结构的摩擦热力学研究
以动环端面带微米级双向螺旋槽与圆弧槽结构的干气密封为研究对象,考虑密封界面热传导建立不同微结构密封副干摩擦工况下的热力学模型,采用完全热力耦合方法进行摩擦传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环端面微结构的存在,使接触面局部产生高温热点,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开槽区域周围,高温热点沿周向周期性分布,双向螺旋槽界面热点较集中;动静环接触面最高温度随转速的增大、运行时间的延长上升趋势越明显;微槽深度对界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在起始阶段不明显,随着滑动过程的进行,浅槽界面最高温度逐渐高于深槽界面;相同转速、槽深情况下,圆弧槽界面温升低于双向螺旋槽界面;碳石墨静环接触面等效应力分布情况与高温热点区域具有相似性,接触面局部温差产生的热应力是导致应力集中的主要因素。

传热模型对近临界工况CO2干气密封温压分布和稳态性能影响

作者: 江鹏 江锦波 彭旭东 孟祥铠 马艺 来源:化工学报 日期: 2022-01-29 人气:85
传热模型对近临界工况CO2干气密封温压分布和稳态性能影响
干气密封流体膜与密封环间传热模型的合理选取对于准确求解密封温压分布和稳态性能至关重要。在CO2近临界工况下,对比研究了密封环等温模型、绝热模型和共轭热传递模型对超临界CO2干气密封端面温度、压力分布和开启力、泄漏率等稳态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膜厚和转速条件下密封环等温模型和绝热模型的适用性,并基于共轭热传递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2和空气介质干气密封的温压分布和稳态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以共轭热传递模型计算结果为基准,密封环等温模型假设适用于小膜厚低速流动工况,不过开启力偏低而泄漏率偏高,绝热模型假设适用于大膜厚高速流动工况;相较于空气介质干气密封,超临界CO2干气密封在小膜厚下的温度分布和大膜厚下的压力分布基本接近,不过小膜厚下的温度更低,而在大膜厚下的压力更高。

基于温升控制的电流连接器改进设计

作者: 梁云忠 李红 徐卫平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1-04-30 人气:137
基于温升控制的电流连接器改进设计
针对连接器使用过程中因温升过高导致的电连接器失效问题,提出来基于温升控制的电流连接器改进设计。首先根据热传学理论建立了电连接器的传热模型,根据传热模型分析了电连接器温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增大接触件横截面、更换高电导率材料及加大接触件排列间距的改进措施,采用ANSYS对改进前后的电流连接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理论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对改进前后的电连接器进行了温升验证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设计后温升降低26%,有限元模型仿真温升误差在(15.2~29.3)%范围内。基于温升控制的电流连接器改进设计为电连接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垂直埋管换热器布置形式对地下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 周晋 汪庆军 张国强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8-27 人气:77
垂直埋管换热器布置形式对地下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基于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准三维传热模型和钻孔外有限长线热源模型,采用温度叠加原理,编写地下换热系统计算程序,通过引入管群横截面水力半径的概念,研究了管群不同布置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匀强交变脉冲热流作用下,当向地下吸热放热平衡时,管群的布置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影响不显著;当吸热放热不平衡时,管群的布置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影响较大,水力半径小的布置换热效果较好;并推出即使地埋管换热器向地下土壤吸热放热不平衡,只要不平衡率不高,通过设计合理的管群布置形式,单独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依然可以长期正常运行。

往复压缩机气缸传热对压缩过程的影响

作者: 张海滨 卢迪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6-19 人气:157
往复压缩机气缸传热对压缩过程的影响
往复式压缩机的气缸冷却效果对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和功耗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气体与气缸的传热对 缸内气体压缩过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兆 种往复式压缩机的气缸传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气缸壁面与气体之间的瞬时 传热量、活塞的摩擦热对气体压缩过程的影响.通过用现场运行记录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定量研究了传热效果对压缩 过程的影响.
    共1页/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