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铜块印制板的高热流密度芯片传导散热设计
基于印制板层叠结构研究印制板表贴芯片传导散热方式,对常规印制板、金属基底印制板和嵌铜块印制板的热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三维建模开展了芯片热传导仿真,比较3种印制板结构对芯片传导散热优劣。基于仿真结果设计制作对表贴高热流密度芯片散热最优的嵌铜块印制板,搭建了芯片温度测试平台,通过温度测试结果验证了嵌铜块印制板在芯片传导散热上的有效性,为表贴高热流密度芯片印制板散热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预留检测孔的电杆及埋深段内表面裂缝无损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万州地区110kV输电线路门型杆,在2008年"冰灾"中所发生的电杆断裂、严重倾斜、倒塌事故,提出开发预留检测孔的新型电杆,利用视频装置(工业内窥镜)由检测孔实现对电杆基础埋深段内表面裂缝的无损检测,弥补安全检查不完整的现状,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人员提供线路检修维护依据,确保电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基于USB的ARINC429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引言 ARINC429总线由美国航天无线电设备公司所资助,是广泛应用于当前航空电子设备中的一种数据总线传输标准。与传统的航空电子设备间的模拟传输相比,ARINC429总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精度高、传输线路少以及成本低等优点。ARINC数据总线协议规定一个数据由32位组成,采用双极性归零码,以12.5Kb/s或100Kb/s码速率传输。本设计利用USB即插即用、FPGA可灵活配置等特点,设计了基于USB总线的ARINC429总线接口模块。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化系统
本文以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将专家系统与咨询推理系统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面向实用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化系统—HSFIDS(HydraulicSystemFaultInteligenceDiagnoisisSys-tem)。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
基于FPGA的ARINC429总线接口卡设计
ARINC429总线广泛应用于商务运输航空领域,如空中客车A310/A320、A330/A340飞机,波音公司727、737、747、757和767飞机,麦道公司MD-11飞机等。它采用异步双极性归零码进行数据的编码,并通过双绞线传输,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目前市场上的ARINC429总线接口设计一般都采用专用接口芯片,如Device Engineering公司的DEI-1016,INTERSIL公司的HS-3282等,
基于Fluent的金属硬密封球阀流场数值模拟
采用Fluent软件对金属硬密封球阀内部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球阀从全开到全关过程的流量特性。分析7个转动角度下阀门内部流场的变化,得到阀门前后压差,根据相关公式求出球阀的流量系数理论值和模拟值,绘制出球阀不同角度下的流量系数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阀门转动角度的增大,阀门前后压差增大,流经阀门的介质最大流速和能量损失逐渐增大,对球阀的冲蚀作用逐渐增大,流量系数随阀门转动角度增大而减小,理论值和模拟值曲线较为吻合。
薄壁大直径管路充液压弯成型技术研究
传统"冲压+拼焊"工艺存在质量稳定性差、合格率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成为薄壁铝合金、不锈钢管路广泛应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充液压弯整体成型技术,搭建了工业化制造系统,利用外部压力驱动"乳化液体"可实现大曲率、径厚比大于100及非圆变曲率管材的一次整体成型,消除了传统制造冲压工艺中对模具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消除了焊缝,提升了弯管成型质量、生产效率和服役可靠性。
基于混合子结构法的输电导线风雨激振气动特性
为了探究输电导线风雨激振的诱发机理,基于混合子结构方法对输电导线风雨激振非定常气动力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首先,分别构建结构子结构(输电导线和上雨线)和流体动力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数值流场子结构;其次,利用自制的风洞模拟实验台及相关测试系统,获取结构子结构的振动响应(频率,振幅);最后,将测得振动响应作为CFD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计算绕流场特性并获取气动力特性参数,将计算得到的气动力施加到输电导线上,得到输电导线的振动响应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子结构方法能够准确获得输电导线发生风雨激振时的气动特性,该方法为不便于实验获取气动力特性振动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深海悬浮物过滤薄膜过流能力与压力损失研究
专门设计了一种测量筒体内薄膜过流能力装置指出在深海条件下影响取样器过滤薄膜过流能力和压力损失的因素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讨论了过流条件下试压泵等因素引起的管道流体压力脉动现象.
3000kN电液伺服阻尼器试验系统组成与应用
本文对3000kN电液伺服控制阻尼器试验系统的组成、特点、功能及其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列举了在此系统上所进行的液体粘滞阻尼器、机械摩擦型阻尼器、支撑式金属屈服阻尼器、复合式金属阻尼器性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