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量控制阻尼孔对轴向柱塞泵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
变量泵排量控制流量通道的控制阻尼孔决定变量泵排量控制伺服阀的流量增益的大小,影响转向泵排量控制响应特性和静液驱动调速系统的响应品质。本文通过试验和仿真两个方面,分析了排量控制阻尼孔对排量控制机构响应特性的影响。
静液驱动技术在高速履带车辆底盘上的应用
为了使高速履带车辆底盘驱动系统无级变速和无级转向将静液驱动技术应用于高速履带车辆转向机构、冷却风扇驱动机构、轮边驱动机构上利用静液驱动技术的无级精细速度调节的优点使高速履带车辆底盘驱动系统获得各种优化的动力传动性能。
铜基粉末冶金干式摩擦副磨合过程摩擦性能研究
离合器摩擦副磨合过程对其摩擦性能有重要影响.以铜基粉末冶金摩擦片和65Mn对偶片构成的干式离合器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针对实车工况,制定加载工况表,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UMT-5)进行销一盘试验:引入摩擦系数采样段均值系数厮口摩擦波动系数D,对磨合状态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分别研究了转速、压力、温度分别对摩擦副磨合进程和磨损量的影响;分析磨合过程对摩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白光干涉仪观察磨合过程中的磨擦盘表面形貌,计算接触区域面粗糙度,探究磨合机理.结果表明:当摩擦系数采样段均值系数日≤O.02,且摩擦波动系数稳定在D≤O.16时,认为磨合完成.不同加载工况对磨合快慢有明显影响;与速度和压力两个影响因素相比,温度对磨合过程磨损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经历有效磨合过程后的磨擦副摩擦系数较稳定,...
液压驱动装甲履带车辆转向特性仿真研究
为准确分析某液压驱动装甲履带车辆转向动态特性,在对液压驱动装甲履带车辆转向行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系统转向仿真模型。对车辆在中等半径转向、小半径转向以及修正转向3种转向工况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各种转向工况的车辆动态特性以及车辆在各种转向工况下允许的最高车速。仿真结果表明,车速的变化对转向系统压力影响显著。
静液传动系统机械效率试验研究
静液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同容积效率一样,也是衡量其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影响其在高速军用车辆上广泛应用的瓶颈。静液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主要受工作转速、工作压力和油温的影响。文章通过试验,对这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试验数据对系统结构参数进行了确定和修正,后根据修正公式来计算静液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完全可以采用该文所修正的机械效率公式来计算静液传动系统的容积效率,由此为静液传动系统容积效率的建模及系统控制提供了参考,对静液传动系统在高速军用车辆上的应用将有一定帮助。
军用车辆静液驱动冷却风扇系统设计
静液驱动风扇冷却系统与风扇的传统机械驱动方式相比,安装位置灵活,调速简单,工作可靠,功率利用率高,而且系统可以在任一发动机转速下根据发动机冷却水或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油的温度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以使发动机或综合传动装置在最佳温度下工作,使整个动力传动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军用车辆功率密度、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根据发动机热负荷适时调节冷却强度,控制简捷、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布置灵活、高效、低费用的静液驱动风扇调速装置将是风扇传动装置的发展趋势。
蓄能器对换挡离合器充油过程影响研究
针对某两挡行星变速箱换挡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在考虑液阻、液感、液容的前提下,建立了换挡离合器以及各液压元件在充油过程中的动态模型,并利用SIMULINK对其进行动态仿真。通过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存在,不仅能减少换挡时间,同时也能降低换挡冲击,对于改善车辆换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蓄能器容积对液压系统压力一流量特性的影响规律。
油液混气对湿式离合器充油过程的影响
针对某变速箱湿式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考虑充油初始时离合器油缸混入气体状态,建立混气油液弹性模量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换挡离合器以及各液压元件在充油过程中的动态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油缸内混入气体会造成充油过程建压滞后的现象,对离合器的结合品质有重要影响.
静液驱动系统的液压闭锁能力研究
研究由柱塞式变量泵和定量马达组成的静液驱动无级转向系统的液压闭锁能力.通过对转向系统液压闭锁能力的理论与试验分析获得了系统液压闭锁能力与液压油粘度、泵输入转速、马达负荷转矩和马达机械效率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合理匹配转向系统利用静液驱动无级转向系统的自身闭锁能力可保证车辆直驶的稳定性.
蓄能器在履带车辆静液驱动系统中的应用特性研究
根据双泵双马达闭式静液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由控制阀组将蓄能器连入系统后系统的工作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从吸收压力冲击、能量回收及再利用的角度,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容积、不同充气压力的蓄能器在静液驱动系统中吸收压力冲击的效果、在制动工况下回收能量及在驱动工况下能量再利用的效果,得到了系统能量回收率、制动时间随蓄能器关键参数变化的仿真曲线及起步、加速过程车速变化曲线,分析了蓄能器对缓解系统压力冲击、系统制动性能及驱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