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变化下直升机行星齿轮-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
建立了行星齿轮-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系统模型将内啮合刚度嵌入齿圈刚度进行建模,考虑了转子扭转效应、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和综合传动误差等因素。采用分岔图、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LLE)、庞加莱截面图和相图来分析响应特征。研究齿轮与转子间扭转振动位移响应,分析了旋翼轴与传动轴扭转刚度比变化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系统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通过准周期分岔和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运动,获得了系统避免失稳的刚度比阈值区间。研究为直升机主减速器行星齿轮-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和扭转振动控制提供了参考。
AMT换挡滑块轴颈磨损的仿真分析与预测
为保证滑块使用寿命,提升AMT的换挡品质,针对换挡过程中滑块轴颈与拨叉之间的磨损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基于传热学理论,设置了拨叉和滑块的热边界条件,得出了同步过程中换挡滑块单次换挡结束时的磨损量与温度分布云图。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对单次换挡结束时的磨损量进行计算。通过BOX设计方法,对所需的17个仿真试验点进行有限元仿真,并且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滑块轴颈磨损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分析了换挡力、转动角度、摩擦因数对滑块轴颈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动角度对轴颈磨损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电子平台秤在卷烟厂制丝车间配方计量复核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一种制丝车间配方计量复核的新方式,即把电子平台秤应用于烟用开(拆)包机。并阐述了这种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
热台偏光显微镜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拓展
为了让学生能简单直观地了解和计算聚合物的结晶速度,本文尝试采用带有热台的偏光显微镜为主要实验仪器,对聚合物结晶速率及结晶活化能进行了简单的计算。通过分析球晶半径随时间增长的关系得到聚合物的等温结晶速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了聚合物的结晶活化能,拓展了偏光显微镜在本科实验课程中的应用领域。
某型直升机尾振现象分析
本文对某型直升机科研试飞中出现的尾振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析结论;对直升机尾振现象出现的机理和原因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改善直升机尾振响应的建议。为后续其他型号试飞中出现的尾振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参考。在过去几十年,尽管不同的直升机公司对直升机机体/气动耦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一型新的直升机,仍然很难在其首飞前预测直升机的气动机体耦合特性。例如EH101,科曼奇以及NH90,在其试飞期间都遇到了与机体/气动耦合动力学相关的问题。
矿用精密水过滤器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所研制的矿用精密水过滤器实验台进行过滤实验,研究絮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对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纤维球滤料、彗星式纤维滤料以及新型彗星式纤维滤料的过滤效果,同时研究过滤器运行压力、过滤速度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特性,讨论进水浊度及滤层高度对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絮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5、1 mg/L时絮凝效果最好,原水浊度去除率最高;新型彗星式纤维过滤材料过滤效果最佳;过滤器在压力为0.2~0.6 MPa、滤速为38 m/h时滤床形成较快、出水水质稳定且浊度小于1 NTU;进水浊度增大时,滤床压力损失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快,导致过滤周期变短;压力损失随滤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实验所得参数为矿用水处理设备的研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一种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
针对一种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机构两类奇异位形的出现条件及奇异姿态,并全面讨论了机构两种运动学反解模型下存在的各种理论工作空间的形状及内接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一种量纲一化的参数模型,将机构运动学参数的无限设计空间转化为一个有限的设计面域,并绘制了最大矩形工作空间的性能图谱。利用该图谱,有效指导了机构运动学参数的优化设计。
直线电机滑台的空间位置精度研究
直线电机滑台作为直线电机的支撑机构,常被应用在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场合。直线电机滑台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磁推力、重力等多种外力作用,使滑台机构发生弹性变形,产生空间位置误差。通过力学建模,分析了直线电机滑台机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同滚珠变形的关系,并基于赫兹接触公式,得到了滑台空间位置精度的计算模型。通过该计算模型分析了滑台的质量和质心位置、工件的质量和安装位置、电枢的安装高度、滑台的加速度以及滚珠的预压变形对滑台的空间位置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工件质量不大时,工件质量和安装位置对滑台空间位置精度的影响规律与滑台质量和质心位置对其的影响规律相同,即滑台随着工件安装位置或滑台质心位置的偏移在偏移方向上线性移动,随着工件或滑台质量的增加在空间3个方向上线性移动;当工件质量较大时,...
(D+A)组合控制多泵源液压系统构型与冲击特性仿真研究
针对大型锻造液压机阀控液压系统中由于泵源输出与负载流量需求不匹配问题,在数字泵PCM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和模拟(D+A)组合控制的多泵源液压系统的构型思想。该系统能够实现泵源输出流量的实时连续变化,使系统具有容积调速的特征,为解决锻造液压机阀控系统传动效率低下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针对该多泵源系统中泵组状态切换时存在的流量冲击问题,提出了时间差延迟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使得系统流量冲击程度降低了约50%-75%。
工程机械中负值负载的液压平衡与限速
本文针对工程机械行业存在的负值(超越)负载进行分析提出了泵控马达和阀控缸系统的液压平衡及限速方法并指出此类液压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正确使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