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RP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短梁的抗弯性能研究
通过对3根试件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普通RC短梁、BFRP布加固未损伤及损伤钢筋混凝土短梁的破坏形态、材料应变、受弯承载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FRP布加固未损伤及损伤RC短梁的极限破坏模式一致,均为BFRP布先被拉断,受压区混凝土未被压碎;与普通RC短梁一致,加固后的试件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变均近似符合平截面假定;BFRP布加固损伤RC短梁的荷载-挠度曲线不存在开裂阶段,且加固后,损伤RC短梁的极限承载力比未损伤RC短梁和普通RC短梁的极限承载力稍高;BFRP布加固未损伤RC短梁可提高试件刚度,降低试件延性;BFRP布加固损伤RC短梁也可提高试件刚度,但不会降低试件延性。
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通过3根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B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的抗弯试验,研究了纤维布层数对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梁和普通梁均较符合平截面假定;随纤维布层数的增加,试件的开裂、屈服和极限荷载均增加,加固梁的破坏都为纤维布拉断破坏;钢筋屈服后,纤维布加固可以显著提高加固梁的抗弯刚度,表明纤维布在此阶段发挥的作用最大;普通梁的延性最好,随纤维布层数的增加,加固梁的延性逐渐降低。
数字地震仪在精密装置支撑结构微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精密光学装置支撑结构的微振动响应分析是大型光学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分析精密镜架在微振动响应下的响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流动式数字地震仪的背景噪声测试方法,对精密光学装置支撑结构的环境地面振动进行了测试和数据处理,并就如何应用测试数据进行支撑结构微振动响应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实测数据作为激励,采用ANSYS谱分析模块对镜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镜架在微振动作用下的响应满足设计要求。
大口径光学元件热稳定性初步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大口径光学元件稳定性的热激励源及其作用过程,指出日照瞬态温度、室内HAVC(Air Conditioning)系统以及局域瞬态热源是影响光学元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大口径光学元件热影响的数学描述,并应用分析软件进行了初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热激励对光学镜片的影响不是靠简单的热载荷的单一作用过程,而是通过流动和传热的相互耦合,以及中间过程的转换,最终对光学镜片产生作用.因此,控制室内暖通空调系统的波动范围、减小镜箱内部温度变化、选用受热变形均匀和抗温度变形的镜片材料、减小温度引起的镜架热膨胀等是减小热激励影响的有效措施.
激光原型装置结构稳定性指标划分理论及检测
结构稳定性是ICF驱动器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根据激光原型装置(TIL)多程放大、框架式设计的特点,结合矩阵光学对单个光学元件对光束漂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综合不同光学元件对光束漂移的影响,建立了光学元件稳定性指标分配的数学模型,根据原型装置特点对数学模型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确定,求解得到了装置内各个光学元件的稳定性指标,以此作为光机系统结构稳定性的设计要求。经过对原型装置光路稳定性指标的测试,光路稳定性漂移x方向和y方向均方根值为2.78μm,峰谷偏差值x方向和y方向分别为14.4μm和15.60μm。结果表明原型装置结构稳定性漂移满足设计要求,稳定性指标划分方法合理。
微振动激励作用下编组站镜架对光束指向的影响
编组站是靶场光路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组站镜架的稳定性对光路的传输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分析微振动对光束指向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镜架的有限元模型,将数字式地震仪测得的镜架安装平台的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作为载荷施加到分析模型上,计算得到了编组站光学元件(A,B,C,D)在基座微振动激励作用下的转角漂移分别为0.338,0.327,0.289,0.241urad,均小于稳定性指标0.460urad的要求;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光学元件A的转角漂移测试结果为0.340urad,与分析结果的误差为0.6%,说明所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是有效的,为精密镜架的设计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液压支架掩护梁常见焊接缺陷及预防措施
介绍了S690Q高强度结构钢液压支架掩护梁生产中常见的焊接缺陷,从焊接参数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焊接工艺,在液压支架掩护梁的生产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基于两级蓄能器结构油气悬架的特性研究
针对重型车辆在空载和满载工况下载荷差距较大的特点,在传统液压弹簧悬架基础上设计了适合车辆作业要求的两级蓄能器结构的油气悬架系统,建立了液压弹簧悬架与两级蓄能器结构油气悬架刚度和阻尼的数学模型以及单悬架的振动模型,对比分析了在模拟随机路面输入下,悬架在空载与满载工况下的振动特性。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两级蓄能器参数的合理匹配,能够使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基本一致,验证了改进后的两级蓄能器油气悬架在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效果显著。
基于神经网络的闪光焊机液压系统的控制研究
该文介绍了闪光焊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闪光焊机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参数自调节的控制模型,通过神经元控制和模糊控制并行结合,发挥两种智能控制方法的优势,实现闪光焊机顶锻液压系统的位置跟踪。
基于模糊PID的闪光焊机液压系统的压力同步控制研究
介绍了闪光焊机的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闪光焊机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闪光焊接的顶锻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级模糊自调整PID的控制模型,第一级模糊PID控制应用于基准通道,第二级模糊PID控制应用于同步通道,实时地调整PID参数以达到系统的同步运动,该控制方法有效减少了两个系统的压力动态同步误差。
-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