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螺旋热管管外融冰放冷特性分析
在提出分离式螺旋热管蓄冷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螺旋热管管外融冰放冷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蓄冷桶内融冰量及放冷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蓄冷桶进口水温一定的情况下,外融冰的循环水流量越大,其融冰放冷过程就越快;在外融冰循环水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放冷过程随蓄冷桶进口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大空间和毛细管内液氮池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文中以直径50μm,长20mm的磷青铜丝作为加热丝和测温元件,采用控制热流密度的方式测量了0°,30°,60°和90°倾角下大空间和玻璃毛细管内液氮的沸腾曲线,分析了毛细管对核态沸腾传热的影响以及管径和倾角对临界热流密度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管径内,毛细管对于核态沸腾传热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并存在一最佳管径,可在30°~90°倾角范围内获得最大的CHF值,并且其值高于大空间时的CHF.
新型低温气液相平衡实验系统调试与验证
介绍了一套新型低温气液(VIE)相平衡实验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初步调试并验证其性能指标,该系统具有测试温区大(108.15K〈T〈313.15K),压力范围广(最高耐压50MPa),测试精度高(低压部分0〈P〈10MPa精度达0.01级)等优点,并对C2H6+C3H8的二元混合物及C2H6及CH4的饱和蒸汽压进行了实验,并与参考文献的数据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满足低温相平衡测试的需要。
脉管制冷与气波制冷耦合的研究
介绍一种耦合管制冷与气波制冷技术的新型制冷机一脉管式气波制冷机。分析了脉管式气波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对脉管制冷与气波制冷的耦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振范管长度、气体分配器的转速等影响脉管式气波制冷机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试验。通过研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给出了各种因素对制冷机等熵效率的影响曲线。
再生方式对液氮过滤净化系统的影响
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具有均匀的孔径分布、优异的流体渗透性能和极高的低温韧性,且易于反吹再生,是低温过滤净化设备的首选。再生方式对维持滤芯正常工作和设备的连续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文中通过设计并搭建液氮过滤与再生实验台,其中掺杂二氧化碳作为杂质,探讨“外部反吹”和“内外同时反吹”两种再生方式对反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后一种方式能吹除更多拦截在过滤器表面的二氧化碳固体杂质,效果较好,同时反吹气体消耗量也更大;最后指出反吹气体的外部预热可进一步加强反吹效果。
集中送风式陈列柜的CFD整体模拟
将集中送风式陈列柜的五大部件送风管道、送风结构、陈列柜风幕、回风结构和回风管道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采用双流体改进模型进行CFD模拟,分析了CFD模拟的陈列柜温度场分布特性,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CFD模拟温度与实测温度十分吻合,说明所采用的CFD整体模拟是成功的。
新型回热器内工质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文中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径轴向混合填充式回热器内工质稳态流动和交变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稳态流动时工质进口和径轴向填料的交界处工质压降较大;径向填料内工质流动分布均匀性优于轴向填料,但流动阻力较大。对交变流动模拟可以发现,在整个交变过程中填料丝两边区域流速大小和方向变化最为明显。
热虹吸自喷射封闭式制冷系统的进展及研究
文中首先分析了常规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优缺点;其次,提出了一种新型TSSIER系统。考虑到实际中热源的变化,选择两种研究方案。方案一,系统的热源选择和位置较灵活,可有效地利用低品味余热;方案二,可以直接进行光热转换,少了一套纯采热系统等。最后阐述了对两种方案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冷藏展示柜冷却风道的设计及数值模拟
以冷藏展示柜强制冷却冷凝器的冷却风道为对象,建立了物理数学模型,用SIMPLE方法计算了3种型式冷凝器冷却风道空气流场,通过速度分布图和速度矢量图分析了各型式风道冷凝器和压缩机冷却效果,结合冷藏展示柜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提出了冷却风道优化的方向,为冷藏展示柜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热流计校准装置自适应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以热流计校准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板温度仿真模型。根据模糊控制原理和BP神经网络原理,分别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和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下进行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短的稳定时间,BP神经网络PID有更小的超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