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在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缺乏先进性、职业性和行动性、育人功能不足、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该文从“教什么,怎么教”的视角,提出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内容重构,以对接汽车制造业,贴合岗位技能要求,对照职业技能标准,借鉴技能竞赛规程,融入思政元素,利用任务工单,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思考——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为例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建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新形态教材建设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教材建设是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下产生的,“互联网+”可助推新形态教材建设。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为例,介绍了新形态教材设计思路和内容建设过程,为其他同类教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
当前提高高职院校液压传动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液压传动课程不但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类、机械制造及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影响高职院校液压传动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然后重点探讨了当前提高高职院校液压传动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液压与气动”课程的教学经验,在对“液压与气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设计。
论项目式教学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教学变为学生可操作的实际工程项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针对课程特点及实际教学条件,提出了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空心化"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应该提高认识,注重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引导学生多学习企业的技术样本和相关的维修专著;同时厘清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完善教学内容的评估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理实一体竞赛式教学模式研究
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摈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纯理论教学学生难融入课堂的弊端,利用理论加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完成整个授课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但对任职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所以一些毕业不久的教师,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尚不大适应。文中对如何既能利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又能在课堂中驾驭整个课堂节奏进行介绍,通过不断的教学尝试,一种理实一体竞赛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气动与液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气动与液压》作为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和实验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职气压与液压传动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生产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普遍应用,给高职院校气压与液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实践条件、实践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围绕气压与液压传动实践教学提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增加气动部分比重,固定实验台和灵活实验器材相结合,借助信息化学习平台,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学生应对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效果显著,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创新热情,获得了成功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意义,对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有深远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液压传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分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主要从教师知识来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