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槽管污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本文对6种螺旋槽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污垢特性实验,考察了冷水硬度、温度及结构参数对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冷水温度降低时,螺旋槽管的污垢热阻随之降低.当增加冷水硬度时渐近污垢热阻也随之增加,但增至某硬度时渐近污垢热阻出现降低现象.螺旋槽管几何参数对污垢热阻有显著影响,槽深增加和螺距减小会使污垢热阻呈现降低趋势.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小螺距大槽深的螺旋槽管具有最低的渐近污垢热阻.
仪表系统三维最优参数存在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常见的线性离散系统的控制器最优参数的存在范围.所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控制器的最优参数的搜索提供一个可靠的搜索区间,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系统不可控的判定.
极紫外单色仪波长定标
给出了一种新的极紫外(EUV)单色仪定标方法。通过测量标准气体He空阴极光源的30.38和58.43nm两条发射光谱和标定过的中心波长为13.90nm的Mo/Si多层膜反射镜的反射率峰值位置,对Mcpherson247型EUV单色仪进行波长定标,将所定的标准点在单色仪的运动轨迹上做了相应的标识,并用Origin软件进行处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得出拟合曲线。对标定结果做了分析,得出了在12-60nm波段内,用激光等离子体光源软X射线反射率计测量多层膜反射镜反射峰值位置时,测量准确度为0.08nm,测量重复性为±0.04nm。测量误差主要来源是光源的不稳定性和机械转动误差。
关于机组蓄能器作用的分析
离心式压缩机组重整循氢机K-201,在2013年6月发生几次晃电情况,根据停机过程中润滑油路系统情况,分析调节油蓄能器抗晃电能力,得出机组润滑油系统的蓄能器发挥的作用并对实际作用进行总结,得出类似系统中蓄能器的最佳充气压力值。
某船用摩擦离合器油路密封对花键失效影响的仿真模拟研究
某船用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内置于齿轮箱,受结构限制,内部花键传动采用径向供油方式,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造成供油环密封老化和磨损,使进入离合器内部润滑减少,造成花键损坏,对航行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某船用摩擦离合器内部润滑油对花键长期运行磨损失效机理,进一步提高离合器长期运行可靠性。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离合器内部油路在不同泄漏量下的流场、出口流量,通过离合器流量运转试验进行离合器花键失效的定性验证。通过离合器内部供油环密封间隙分别在0、0.3、0.5、0.7 mm时的出口流量和流场仿真可知,其出口润滑流量分别损失为3.67%、20.26%、35.57%、39.36%,导致出口流量减少1/3,无法满足离合器润滑量的需要,离合器无法得到及时冷却,使离合器花键的寿命大幅度降低;通过离合器流量运转试验,尤其是在极端缺油试验中,花键运行6 h就已...
3UP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结构参数优化
以3UPU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Solidwork建立机构的三维模型,根据方位特征集理论对机构的方位特征集、自由度、耦合度进行分析;同时求解机构的运动学逆解;采用一种新型数值分析法分析机构的工作空间;基于果蝇优化算法(FOA)对3UPU并联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UPU并联机构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且工作空间存在空洞。优化后的参数为后期样机研制、轨迹规划提供了依据。
基于逐步后退法的车辆半侧液压主动悬挂最优控制设计与仿真
建立了充分考虑液压装置动力学特性的车辆半侧非线性主动悬挂模型,并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非线性逐步后退法相结合的内外环控制方案。首先根据目标需求在外环设计二次型指标下的最优控制器;然后在内环利用逐步后退法处理因液压装置引入的非线性项。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设计方案的主动悬挂可以获得比被动悬挂优越的车辆性能。
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的液压主动悬挂最优控制及仿真
建立了充分考虑液压装置动力学特性的1/4车辆非线性主动悬挂模型,并提出线性二次型指标下最优控制与非线性Backstepping技术相结合的内外环控制设计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运用所设计的控制器,车辆能够在变化的地形条件下满足操作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乘坐舒适性。
液压系统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预防
通过分析液压系统空气污染的危害,提出在液压系统设计和使用中预防空气污染的一些相关措施。在工作中有效控制油液中空气的含量,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
液压油的污染与控制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作为工作介质,除传递动力之外,还兼有润滑、冷却、密封等作用,因此液压油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质量。文章主要介绍了液压系统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危害,同时提出了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的一些方法。
-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