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压力机机构综合平衡优化设计
对高速多连杆压力机因机构不平衡而产生机身振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套综合平衡优化设计方案。以平衡机构9个质量属性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机身三个自由度方向上的动响应幅值线性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高速多杆实验压力机为计算实例,得到基于惯性力的传统平衡方案与基于动响应的综合平衡优化方案,对比两者振动响应改进效果,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各优化变量对机身各方向目标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综合平衡优化设计较传统平衡方案可有效改善机身振动,且平衡滑块质量配置是影响平衡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计算机控制的轻质大型反射镜坯钻铣加工技术
轻质大型反射镜的制造是大型光学系统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钻铣法可以获得更高轻量化程度及几何精度的镜坯,并能得到较高的加工效率.在大量工艺设计与实验的基础上,现已完成了一些高精度轻质反射镜镜坯加工以及镜面抛光工作.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达到70%左右的减重率,并且可以加工出较高精度的反射镜.
眼压磁力连续测量原理与方法
为解决青光眼患者的24h眼压连续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眼压磁力连续测量原理,采用2个永久磁铁同极靠近产生的排斥力对眼球施加压力,通过求解排斥力—距离曲线上波动点处的压力或波动点后的斜率计算得到眼压值。给出了测量系统结构及其磁排斥力仿真计算结果,对猪眼的实验结果显示,眼内压的大小和排斥力—距离曲线波动点处的压力值存在对应关系,该方法可以作为眼压24h连续测量的有效途径。
基于光纤干涉仪的振动测量技术
本文介绍了基于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的振动测量系统,用线阵CCD测量条纹动态位移,实现了光纤干涉条纹图像的连续采集。针对干涉条纹图像噪声的特点完成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图像的平滑处理,消除了干涉条纹中心的定位误差。文章绘制了干涉条纹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给出了所测振动的频谱特性。最后讨论了测量系统的灵敏度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为了能够辨别条纹的移动方向,指出了条纹最大允许的移动速度限制,给出了实验结果。
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研究
总风量控制法自提出后,由于末端动作频繁、通信量大、控制复杂而一直处于研究完善阶段。在分别对表冷器的PID控制系统和空调室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系统得出满意的动、静态性能的基础上,应用总风量控制法,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联动控制。在MATLAB环境下仿真表明系统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动静干涉下压气机叶轮气动激励与振动分析
为研究离心压气机叶轮的气动激励特征及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特征,建立了单向瞬态流固耦合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利用模态分析确定了叶轮的共振工况,在此工况下进行单向瞬态流固耦合计算.讨论了叶轮与进气弯管和出口蜗壳发生动静干涉时,其表面非定常气动激励的时域与频域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叶轮在此气动激励下振动时的时域与频域特征.结果表明,叶轮共振时的主要振动分量是基频与共振频率处的振动分量,共振频率处较小的气动激励引发了较大的振动幅值;长叶片吸力面前缘等位置处动应力及离心应力较大,是疲劳失效危险点,叶轮易从此处萌生疲劳裂纹并发生疲劳断裂.
基于极点配置的减摇水舱试验台架控制系统的研究
船舶减摇水舱试验台架是研究和设计减摇水舱的重要试验设备 ,准确模拟船舶在海浪中的运动是设计试验台架的关键 ,试验台架系统用电液力矩伺服控制系统来模拟海浪力矩。本文研究了极点配置控制方法在电液力矩伺服系统上的应用并进行仿真 。
基于混合最优算法的高精度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基于单片机与最优化理论,设计并制作出一种数控直流电流源。在传统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控制系统中反馈与控制原理,引入电流负反馈,使硬件电路工作在闭环状态;综合利用主控制器ATmega128单片机高速处理优势及其内部资源,设计基于遗传算法和直接搜索策略的混合优化算法,并结合PID算法,形成软件闭环控制。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提高电流源输出电流的稳定度及电流源带负载能力。本数控直流电流源恒流输出电流范围为10mA~4000mA可调,输出恒流调整步长1mA、10mA、100mA可选,实测电流与预置电流误差不大于1mA。本装置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工作状态和各种参数显示清晰,并可实现负载过流报警和记录故障持续时间等功能。
基于ARM和蓝牙的无线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旋转件的测量为背景,设计研制了一套基于ARM及蓝牙技术的无线测试系统。系统以基于CSRBC02的蓝牙模块及基于ARM7的LPC2146微控制器为核心,重点研究了采用HCIUART的蓝牙无线通讯方式。实验结果证明基于HCI的蓝牙无线通讯软硬件工作正常,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满足实际测试场合的需要。
大型液压挖掘机在高原地区的动力匹配探讨
针对在平原地区已定型的某大型液压挖掘机在高原地区使用时出现增压器损坏的问题,通过对该挖掘机在2000m和4000米不同海拔高度的柴油机和整机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了多个柴油机与整机主泵匹配方案进行调试,最终解决了高海拔地区柴油机增压器损坏的问题,同时也优化了整机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