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抛光碳化硅压力对相变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为了研究纳米抛光碳化硅时压力变化对表面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金刚石磨粒纳米抛光碳化硅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纳米尺度下的碳化硅抛光过程,具体分析了抛光压力线性增大过程中的配位数为1至6的原子数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线性改变抛光压力对被加工表面相变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压力是诱导碳化硅相变的主要因素,当抛光压力增大时,发生相变的原子数增多,碳化硅的相变深度增加,其中配位数为1、2和4的原子数减少,配位数为3、5和6的原子数增多。
救援平台车体结构-工艺一体化轻量化设计研究
针对救援机器人平台的轻量化需求,以铝合金车体结构为对象,从车体结构优化、材料机械加工与成型、焊接工艺与控制技术、加工制造、车体焊接质量评估、焊接残余应力清除技术等方面,全面研究了车体的结构-工艺一体化轻量化设计过程。实现了轻量化车体的设计目标,为同类车体的轻量化设计与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基于无网格仿真技术的特种车体结构分析
为了提高CAE结构仿真计算的效率,缩短产品的设计研发周期。文中探索研究了无网格结构分析技术在复杂结构CAE仿真分析中的应用。以典型特种装备车体结构为对比,采用无网格技术仿真计算了车体结构的模态、静态及动态强度特性,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只有4.8%、2.5%和1.9%,无论是模态振型还是应力分布状态,无网格方法和有限元方法之间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相比于有限元方法,无网格方法的仿真计算效率提高了79.4%。为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同步高效地开展结构的CAE仿真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纳米Fe3O4加入量对磁流变液性能的影响
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是困扰其应用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加入纳米Fe3O4来改善磁流变液的稳定性。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0nm的Fe3O4磁性粒子,将其掺入到羰基铁磁流变液中,研究其掺入比例对磁流变液稳定性和零磁场粘度的影响。通过对样品的SEM和TEM分析以及实验观察,发现纳米Fe3O4粒子的加入可以增强磁流变液中羰基铁粒子在载液中的分散效果,从而改善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
选煤厂典型噪声源分析及控制对策
针对选煤厂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设备产生噪声的机理与频谱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噪声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在煤矿选煤厂中的实施,表明,采取综合噪声治理措施以后,整个选煤车间噪声明显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厂界噪声,保证了噪声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稳健统计在全国临床化学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应用
目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所用的全国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统计学方法是先计算不同分组的标准差,然后采用均值±3SD的范围来剔除"离群值",再把排除"离群值"后的结果作为总体,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的评定标准(可接受范围)进行室间质评分数评定。
中国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质量评价
目的了解中国目前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检测能力。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建立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参与实验室每次检测5个样本,每年1次,然后由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对所有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分别有76和142家单位参加室间质量评价;2008年回报数据统计,分为Johnson&Johnson Lifescan仪器组和Roche仪器组,前者占23.53%,平均室间变异系数为6.16%,后者占26.47%,平均室间变异系数为17.75%;2009年分为Johnson&Johnson Lifescan仪器组、Roche仪器组和Bayer仪器组,分别占15.70%、28.92%、13.22%,平均室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98%、9.41%、8.78%。结论开展中国便携式血糖仪室间质量评价,有利于提高血糖检测的质量水平。
C8051F040的车用CAN总线智能节点设计
为了解决传统设计方法带来的问题,现代车辆广泛采用了综合电子系统。总线是综合电子系统的基础,CAN总线由于具有多种优点,在综合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一种以C8051F040单片机为核心的CAN总线智能节点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该智能节点已经应用于某车辆模拟教学系统,应用情况良好。
-
共1页/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