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激发再生砖粉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
利用物理、化学、高温方式对再生砖粉进行了活性激发,测试其活性指数,并研究了活性最高再生砖粉的取代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性能、抗折性能和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化学、高温方式均有助于激发再生砖粉的活性,其中,球磨45 min再生砖粉的活性最高,为71.4%;再生砖粉UHPC的力学性能与再生砖粉取代率呈负相关;当再生砖粉取代率为10%时,再生砖粉UHPC的力学性能接近基准组。
地铁齿轮箱密封结构优化研究
地铁齿轮箱密封结构起着阻止外部水汽及杂质进入以及防止内部润滑油泄露的双向密封作用,是齿轮箱的重要组成结构。外部水汽进入可能导致齿轮箱润滑油发生乳化,文章介绍了齿轮箱机械迷宫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从更有效阻止外部水汽进入的目标出发,在某地铁齿轮箱现有密封结构基础上,进行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为齿轮箱润滑油乳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WC-Ni硬质合金密封圈损伤失效研究
某核主泵采用的WC-Ni硬质合金O形密封圈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密封圈端面出现较多的裂纹。为研究密封圈端面损伤失效原因,对密封圈损伤区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白光干涉测试分析、损伤区化学成分分析和表面残余应力测试,讨论WC-Ni硬质合金密封圈表面出现的损伤特征,并对其服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裂纹源多在密封圈槽堰区和坝区的交界处产生,裂纹多数分布在坝区,坝区损伤程度相比槽堰区较大;裂纹区存在氧化现象,但氧化程度比较轻微,氧化产物主要为W的氧化物;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密封圈槽堰区和坝区之间较大的应力差导致的,但裂纹体积较小,损伤轻微,短期内不会对整体机械密封装备造成重要影响。
三螺杆泵流场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目前对三螺杆泵的研究目标是实现高速、高压、大流量,其中提高三螺杆泵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泵螺杆的型线设计和加工精度,严格控制各传动间隙以减少泵的内部泄漏。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生成主、从动螺杆型线,并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验证。在UG软件中建立了主、从动螺杆的三维模型,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流场仿真分析,获得了主、从动螺杆在不同中心距、不同齿顶间隙条件下流道压力的变化和不同螺杆转角所对应的泵内流场压力和流线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显示:当齿顶间隙由0.1 mm增大至0.2和0.3 mm时,沿轴向距螺杆端面80~100 mm的三螺杆泵压力分别减小3.85%和8.1%,而不同压力差所对应的压力值依次减少16.9%、16.6%和15.4%,且压力差越大,泄漏越大;三螺杆泵的泵腔压力随中心距的增大而波动,当中心距从45 mm增大到45.3 mm时、输出设定压力差为5 MPa的压力值下降10%...
双螺杆空压机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
为了研究双螺杆空压机内气动噪声的大小与分布规律,建立双螺杆转子的三维模型与空压机的流场模型。将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和声学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研究转子中心距和齿顶间隙对双螺杆空压机宽频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螺杆空压机进气口边缘处声功率级最低,与进气口接触且逐渐接近转子容积部分声功率级较低,而转子啮合部和排气口位置的声功率级最大,且宽频噪声的大小随着压力差增大而增大;当齿顶间隙为0.2 mm时,空压机的宽频噪声较小;转子中心距为81.2 mm时,空压机的宽频噪声较小。
双螺杆压缩机热力结构特性分析
针对双螺杆压缩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热力变形结构特性问题,以双螺杆压缩机的阴、阳转子为研究对象,考虑转速对螺杆压缩机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间接耦合方法通过插值技术将温度场作为体载荷施加于阴、阳转子,并进行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求解阴、阳转子静平衡方程,对螺杆转子在静力场、稳态温度场和热力耦合场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得到螺杆转子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静应力场下,阴转子的变形量大于阳转子,且静应力的仿真与耦合场下仿真差异明显。在双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热变形是转子变形的主要原因,且轴向的变形量最大,热分析和热力耦合情况下转子的变形趋势相同,且在耦合场下阴转子的齿面变形较大。
三螺杆泵的温度场及热力耦合分析
为适应三螺杆泵高速、高压、大流量的发展趋势,严格控制螺杆变形及其相关间隙以减少泵内泄漏是关键。以三螺杆泵为研究对象,将泵内温度场作为载荷施加在主、从动螺杆表面,并进行温度-结构耦合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三螺杆泵内温度和工作扭矩使主、从动螺杆产生的变形规律,并对比与主、从动螺杆在各单独物理场作用下和耦合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主、从动螺杆的热变形比力矩变形更明显。随着工作温度升高,主、从动螺杆的热变形量增大,主、从动螺杆产生的热应力与工作温度呈正比关系;在同一工作温度下,主、从动螺杆在X、Y、Z 3个方向的变形量均增加,而Z方向的变形量远大于X和Y方向的变形量。
采棉机动力换挡液压行走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为解决采棉机传统传动方式在采摘过程中容易出现发动机与传动部件的扭矩不匹配,变速过程繁琐、换挡挫顿等缺点,无法完全适应棉花采摘的复杂作业环境等问题,根据采棉机的作业要求,设计了动力换挡液压行走系统。运用AMESim仿真软件验证了采棉机动力换挡液压行走系统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控制模式采棉机动力换挡液压行走系统在换挡时比手动切换模式系统中的压力波动小,流量波动冲击减小43.56%,车速加速时间缩短47.74%,换挡后压力及
基于有限元的22T液压挖掘机主泵控制阀和泵壳体间隙分析
22T级液压挖掘机使用一款排量为112 mL/r的串联双泵作用液压系统动力源。在该系列挖掘机使用过程中,部分液压主泵在泵壳体和变量伺服控制阀的接合面出现开合间隙及油液渗漏两种现象。在对该泵进行的冲击实验中也曾复现以上现象。探求了间隙产生的原因、间隙和结构、系统参数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进行结构改进减小间隙,利用有限元法对于可能导致间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造成开合间隙主要原因,并提出了3种改进方案。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主动悬挂系统
该文给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对主动悬挂系统进行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分析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的系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控制算法能对存在未知参数和变化参数的主动悬挂系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