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血流仪红外发射强度自锁定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简单介绍了红外血流仪的构成及原理,着重对红外发射强度自锁定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虽然每个人的血液浓度和流速均不同,现已找到一种能自动调节红外发射强度,使输出波形幅度趋于一致的方法。
象增强器在确定S25光电阴极能量分布方面的应用
菲利浦研究实验室已经为电子透镜的设计研究出了计算程序。几年来,马拉德公司(Mullard Mitcham)一直使用这些程序来设计新型的象增强器。使用结果证明:这种计算程序能精确地确定象管电子透镜的一些性质,比如象面位置、放大率等。在象增强器中电子透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焦深,焦深影响电子透镜元件公差的确定,也影响所允许的象场弯曲。然而焦深主要又取决于光电子能量的分布,于是需要寻求测量光电子能量分布的方法。使用具有聚焦电极的象增强器(型号为XX1332)可以直接测量焦深。其方法是测量调制传递函数和聚焦电压的比率变化。对不同波长的光,可以估算出相应的焦深,这样就能通过综合焦深的结果和光电阴极的光谱响应来计算光电子能量的分布,从而可以获得0.07eV的平均光电子能量。
一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镜扫描系统的设计
针对一种倾斜补偿摆动式干涉仪,利用旋转式音圈电机作为驱动单元,设计了扫描控制反馈系统,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参数,并将PID控制应用于系统的反馈控制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结果表明,在波数为8000cm-1时对应干涉图频率的相对误差达到了0.67%,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大气环境监测对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需要。
一种改进型的红外卡塞格林光学系统设计
在卡塞格林光学系统的设计中引入曼金反射镜、中继镜组,以提高卡塞格林光学系统承担视场和相对孔径的能力。通过设计实例表明,这种改进后的卡塞格林系统承担视场、相对孔径的能力得以很大提高,像质、结构长度满足设计的要求。
隐匿物品探测毫米波成像系统发展现状
毫米波成像技术可用于遥感探测等多项领域。近场毫米波成像技术在探测人体隐匿物品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介绍人体隐匿物品探测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总结了当前主要应用的几种成像体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隐匿物品探测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最新成果,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及研究院所毫米波成像系统外观、成像效果、性能指标,详细分析了其成像原理。探讨了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发展趋势,为未来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参考。
主动光学技术在薄镜面中的应用及算法研究
针对采用准zernike多项式拟和法求主动光学校正力的过程中,因为准zernike多项式的不正交性造成求解误差大、求解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对准zernike多项式进行householder变换的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它避免了因构造法方程组出现严重病态而引入的计算误差。根据该方法求出主镜的刚度矩阵,然后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求校正力。基于此方法对直径为400mm的实验镜进行了多次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householder变换后波面拟和精确,求解稳定,校正效果较好。
长波红外两档5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与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相比,两档变焦光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装调容易、透射比高等优点。针对320×240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一个长波红外两档变焦光学系统,系统采用切入式变焦方式,在短焦时切入两片透镜实现宽视场,宽视场时全视场角为31.4°,可用于跟踪和搜索目标;窄视场时全视场角为6.44°,可用于捕获和观察目标。通过引入二元面和非球面,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在空间频率11lp/mm处,宽视场和窄视场都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
NIR-D型电视望远镜
电视望远镜是望远镜和电视相结合的结果,但绝不是两个产品简单拼揆起来两成的东西,NIR-D型电视望远镜是长焦物镜,红外线技术和电视技术巧妙结合的产物。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其观察距离是望远镜和可见光远距离摄像的1.5-2倍,可广泛用于原来使用高倍望远镜的地方,也可作为雷达的补充手段,探测50km内的低空远目标。
采用一种优化编码方法的光学相关器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VanderLugt相关器在纪录目标图形的傅里叶变换复振幅谱时,通常需要引入一个离轴的参考光波来纪录复振幅信息.本文利用计算机制匹配滤波器,对四级迂回相位编码方法进行了优化,事先生成不同目标的匹配滤波器进行目标识别,从而大大简化了实验方案,保证了VanderLugt相关器工作的实时性.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光纤在光学综合口径望远镜中的应用
叙述了光纤的主要技术特性和对光学综合口径望远镜的要求后,介绍了多目标多光纤摄谱仪,光程补偿的光纤集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