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梁疲劳裂纹气动冲击法维修效果评估
以实桥疲劳裂纹为研究对象,从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角度评估气动冲击维修方法的现场实施效果.对维修前后疲劳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分别进行24 h数据采集,并采用雨流计数法,探讨裂纹尖端应力幅的变化规律.结合应力强度因子测试理论,对比研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幅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测点疲劳裂纹为典型的Ⅰ-Ⅱ复合型裂纹,维修后疲劳裂纹尖端张拉和剪切应力幅均得到有效降低,改善了裂纹尖端受力条件.高应力强度因子幅的循环次数显著降低,表明气动冲击维修技术对于制约复合型裂纹扩展具有良好效果.
表面屈服限与疲劳极限间的关系
表面屈服限与疲劳极限间的关系方信贤王惠齐(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福州,350002)1试验方法表面屈服限测量在MSF-2M应力仪上进行.试样为40Cr860℃淬火不同温度回火、38CrMoAl调质、W6Cr5Mo4V2退火和1130℃淬火550℃回火3...
垫片含缺陷钢制螺栓法兰结构密封性仿真分析
以法兰-螺栓-垫片组成的螺栓法兰连接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构建该模型中的连接件整体和各个部件,进行不同工况下,垫片有无缺陷时螺栓法兰连接系统紧密性的应力及接触分析.结果表明:螺栓预紧力、介质内压和外加弯矩载荷都会对螺栓法兰连接的密封性产生影响;当垫片存在缺陷时,缺陷的尺寸和存在的位置会改变垫片接触应力的分布,缺陷深度越大,密封效果越差.
2D-C/SiC复合材料磨削加工表面形成机制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二维正交编织结构(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平面磨削实验,研究磨削加工参数对磨削后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磨削表面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表面三维粗糙度(Sa)影响明显,Sa随着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砂轮线速度的增加,其值反而会降低.0°纤维磨削区(纤维方向与磨削方向平行)的Sa大于90°纤维磨削区(纤维方向与磨削方向垂直)的Sa,在磨削过程中,碳纤维的层状脆性断裂是磨削表面形成的主要机制.0°纤维磨削区比90°纤维磨削区的纤维断裂尺度更加严重,且90°纤维磨削区域上的纤维容易出现拔出.
模拟退火法在协同优化中的应用
为解决传统标准协同优化算法经常无法收敛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法的改进协同优化算法.该算法在继承标准协同优化算法并行自治优点的前提下,首先系统级由全局模拟退火算法和梯度算法相结合的组合优化策略代替单优化算法,其次根据优化具体情况引入动态松弛因子,以此来保证优化的全局性和精度.通过两个典型的MDO测试算例对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进行验证,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精度、收敛速度和稳定性.
物联网车载多层次监测报警系统设计
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弱势群体(尤指婴幼儿、残障人士)因滞留车内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且传统监控方法存在着监测层次单一、易对车况造成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Arduino开发平台为基础的无线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Grove-Gas(O2)、DHT、热释电三种传感器监测环境信息,经微处理器分析判断,凭借One Net平台强大的数据储存、数据分析能力,通过GPRS无线通信、http协议、终端APP开发等技术,实现对车内环境的多层次监测报警.
不同接触下镜片亚表面损伤形成数值模拟
针对目前光学镜片磨削加工时仿真模拟接触模型过于简化的问题,充分考虑不规则磨粒与光学镜片间存在的点、线、弧三种接触状态,分别建立磨粒与光学镜片粗糙表面间的双微凸体接触模型.通过实验,获得磨粒与光学镜片的动态接触过程、应力变化趋势和亚表面损伤的形成、扩展等情况,以及相同加工工艺参数下,磨粒与光学镜片间不同接触状态对光学镜片亚表面裂纹深度和材料磨削去除率的影响规律.
一种超体积准则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螺旋桨叶片优化方法
为改善螺旋桨叶片敞水效率,用结合超体积准则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螺旋桨桨型设计.优化过程中,桨叶形状用B样条曲线拟合,利用面元法建立桨型性能模型.将计算螺旋桨升力和阻力转化为降低阻升比、桨型面积差和压力方差三个优化目标,得到优化后的螺旋桨剖面形状,并将优化前后的螺旋桨进行流体分析.结果表明,超体积准则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螺旋桨叶片优化是有效的.优化后的桨型在面积差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三个目标均有明显改进,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达到预期目标,敞水效率提升12%.
正偏置式凸轮转子叶片泵的最佳参数
通过对TYB-E63型正偏置式凸轮转子叶片泵的受力情况和磨损状况的深入分析,优化出最佳的结构参数和动力参数。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凸转轮子叶片泵相比,采用最佳结构参数和动力参数的正偏置式凸轮转子叶片泵能进一步减少磨损,提高寿命,降低流量脉动和噪声。
液压泵性能测试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机、电、液一体化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思想,对福州大学液压件厂现有的液压泵性能试验台进行了全面的改进.该试验台的驱动系统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加载部分采用先进的步进式数字溢流阀进行加载.整个系统具有计算机集成化程度高、控制精度高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