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径向微沟槽对摩擦副磨损性能影响研究
应用线切割技术在摩擦副盘试样上加工沟槽,研究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初始微沟槽对GCr15材料配副的磨损性能影响。采用在线可视铁谱传感器(OLVF)对磨损过程进行在线可视化监测,探究摩擦副的磨损率动态特征,并利用二维轮廓仪、SEM、以及光学金相显微镜对磨痕形貌及特征磨粒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沟槽实验相比,单沟槽实验中,磨损量与磨损率变化并不显著,磨痕较为光滑;沟槽条数多于4条时,磨合期明显延长,特别是8条沟槽时,磨合期延长约4倍,且磨损率和磨损量增加明显,参数Kt振荡式降低;在沟槽对磨粒的滞存作用下,磨粒磨损得到显著改善,但沟槽数较多时,疲劳磨损愈发显著。因此,少量初始径向微沟槽可以避免磨粒磨损,优化磨合过程。
采煤机轴向柱塞泵配油副摩擦学研究
本文针对矿井的实际工况,对采煤机轴向柱塞泵的配油副从其受力、润滑、磨损机理以及失效原因等方面进行摩擦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油副是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工作,以磨料磨损为主要磨损机理。文中还根据配油盘表面的磨损形貌,找出了合理选择配油副材料的依据。
摩擦磨损试验机在线检测系统
现代摩擦学的试验研究对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测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强电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及其实时在线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试验中各参量信号的获取,A/D转换,以及对测量数据误差的软件处理方法.
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总体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盘块式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简述了该试验机的组成、原理及功能.该试验机可应用于高速条件下多个摩擦学参数的测量,并可得到磨损量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数据.
球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的研制
介绍了球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该实验机可用于摩擦学中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测试,是工科院校较为理想的实验设备.
激光检测摩擦力显微镜的定量标定
本文简要描述了激光检测摩擦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探索出一种横向力标定的有效方法,可以从横向力信号中提取摩擦力信号,从而能够定量地对试样表面的形貌和力学性质进行纳米量级的评定,以获取微观表面真实的三维形貌图和微观摩擦系数等信息,为纳米摩擦学设计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得未清洗单晶硅表面的微观摩擦系数约为0.06,和Bhushan等人的结果吻合的很好。
链传动的摩擦学设计分析
通过对链传动摩擦、磨损和润滑现象及机理,以及链传动结构和传动理论的综合分析,得出了链条磨损的主要形式及形成机理,给出设计减磨降阻链条的方法和机械结构;并应用链传动的摩擦学原理分析了链传动在各种工况下的润滑原理,给出了合理润滑方法;得出了链传动摩擦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高分子材料齿轮的热力耦合模型及接触界面瞬态温度场数值分析
基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齿轮啮合传动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其热力耦合模型,研究了齿轮本体温升和摩擦界面瞬态温升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LS-PrePost对齿轮进行摩擦热仿真分析,分析了影响分子复合材料齿轮啮合传动过程温升场分布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本体温升和瞬时温升进行实时测量。结果表明,摩擦因数越大,本体温升变化越显著,随着外载G的增大,接触界面瞬时温升变大,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基于石墨烯的新型润滑体系设计及特性研究
有减摩、抗磨和修复功能的新型纳米润滑材料,是近年来摩擦与润滑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微纳米材料与润滑剂相结合的切入点。从石墨烯这种碳基纳米材料入手,研究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在研究中,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氧化石墨来进行实验。基础油中添加石墨烯的质量分数分别是0.1%、0.2%、0.3%、0.4%、0.5%,对这5组润滑油以及基础油进行摩擦学实验发现:在不添加石墨烯时,基础油的摩擦因数要大于其他5组有石墨烯添加剂的润滑油,而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2%和0.3%的润滑油的摩擦因数则一直平稳地保持在比较低的区间。由此得出结论:基础油中添加石墨烯后,润滑性能得到改善,且最佳添加浓度为0.3%左右。
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水润滑下的摩擦特性
利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机对按照不同比例共混的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水中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且在试验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实验材料磨损表面。结果显示:玻璃纤维的添加使得聚四氟乙烯基体的减摩耐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按20%的比例(质量)添加了玻璃纤维的聚四氟乙烯在海水润滑下比其他比例的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对于20%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