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声定位技术的浅海近距离应用
利用被动声呐的三元测距技术能对浅海水面非合作声源目标进行定位。针对浅海背景噪声强,目标信号稳定性差的特点,采取了预白化方法提高高频信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互相关时延估计的稳定性,又使用后置筛选方法选出可信度高的定位结果,解决了浅海近距离定位中的稳定性问题。通过海上实验对定位方法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并将被动定位轨迹与目标航行的GPS轨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浅海近距离的定位稳定性较高,定位精度可达到米的量级。
基于机群技术的水中目标特性与背景特性信息系统设计
介绍了基于机群技术、网络技术、大容量光纤存储技术的水中目标特性与背景特性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软硬件平台设计及系统实现的技术要点。
基于空间水听器的噪声信号处理研究
低信噪比目标噪声测试一直是水声工程测试的难点。基于环境噪声与目标辐射噪声空间特性的差异,采用声强方法和互谱方法处理,得到相应频段目标辐射噪声同一性和背景噪声差异性的定量数值。2种方法处理频段相互覆盖,处理频段得到扩展,能够对100 Hz20 kHz的目标噪声进行测试,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目标的测试具有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测试增益。
船舶动力设备及推力轴承集成隔振系统设计
提出将船舶动力装置及推力轴承安装在公共基座上进行集成隔振,建立集成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重点分析了螺旋桨静态推力作用下隔振系统的位移特性,并研究船舶倾斜摇摆工况下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推力轴承位移特性与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船舶静态及准静态工况下,集成隔振系统位移较小,对具有位移补偿功能的推力轴承具有设计参考意义;主要设计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隔离推进轴系振动。
低雷诺数下仿生翼型的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为寻求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气动效率的翼型,进而提高潜艇指挥台围壳和尾翼的稳定性和气动性能,受到座头鲸和猫头鹰独特翼型结构的启发,首先设计两类锯齿状仿生翼型,通过数值求解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揭示相同雷诺数条件和相同攻角下不同锯齿尺寸的仿生锯齿翼型的气动特性与流场特性,并与NACA0012翼型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升阻比有所提高,流场品质有所提升,有利于气动效率的提高,为潜艇性能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压气机转子叶片静气动弹性分析
为研究压气机转子叶片弹性变形对气动特性和结构性能影响,采用商业软件Numeca和Ansys用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跨声速转子叶片在考虑气动载荷和离心载荷共同作用下的静气动弹性变形,分析不同材料属性对叶片静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叶片变形后的气动特性曲线往右边移动,更加贴近实验数据。由于气动载荷和离心载荷的作用形式不同,材料属性的不同会导致叶片变形量各成分比例不同,也会对叶片不同位置的应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舱外密封电子设备凝露原因及预防技术
本文对舰船舱外密封电子设备呼吸效应导致凝露、积水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雷达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影响、常规防水透气阀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新的防潮湿调压装置,具有湿气难进易出单向过滤开关功能,可有效防止在极端的潮湿和寒冷的夜晚,ePTFE膜因为液体的覆着或者表面的结霜(冰)而失去透气功能,导致设备受损伤或密封失效引起呼吸效应产生凝露、积水,进而对设备造成腐蚀的问题。对防潮湿调压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介绍,为具有同样问题的露天密封设备防止呼吸凝露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参考。
一种长航程AUV折叠天线机构与密封设计
为了提高水下航行器的航行时间和距离,本文提供一种长航程AUV的折叠天线方案。通过机械结构设计、机构运动学分析及机构物理参数的选定,实现AUV天线的折叠。通过减少水下航行器在航行时的涉水附体,进而降低水下航行器的航行阻力;通过设计关键部位的密封,实现整体机构在水下能正常工作,并通过打压实验验证密封方案可行。
承压阀内部结构的改进
针对某液压系统的承压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调压不稳定以及振动较大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前、后承压阀的内部流场进行了CF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承压阀的调压特性有明显改善;通过台架试验对比了改进前、后承压阀阀体的振动情况。台架试验表明,改进后承压阀的振动明显降低。
蓄能器-泵系统压力缓冲仿真与试验
基于蓄能器—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压力冲击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带单向节流阀的囊式蓄能器进行压力缓冲方法,并应用AMESim软件对加入单向节流阀前后吸收压力冲击的效果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对比研究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蓄能器—泵系统压力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