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动惯量辨识的积分变换朗道离散方法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转动惯量识别对于其高性能控制至关重要,传统的朗道离散时间法的转动惯量辨识方法可以实现对于转动惯量较高精度的识别,但是当采集到的数据有噪声存在时,其辨识精度会有明显的下降。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积分变换对朗道离散时间法进行优化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当数据存在噪声时辨识转动惯量的精度。
四轮全方位线控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为提升车辆转向的机动灵活性,摆脱传统转向机构的束缚,探索新型的转向模式,设计一个四轮全方位线控转向系统。针对单个车轮360°转向需求,文中对全方位转向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完成了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和有关零部件的设计、选型,对原地转向、楔形行驶等机动转向模式下的转角分配策略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了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三闭环空间矢量控制算法及其控制器。结合仿真与台架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四轮转角分配策略及转角闭环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为新一代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合装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定子和转子合装时在偏心磁拉力的作用下容易吸附在一起,造成定子绕组和转子磁钢发生刮擦等问题。文中分析了定子和转子相吸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可以用于生产线的简单实用的定转子合装机构,通过现场实验测试和测试台整机性能测试验证了该设备的可靠性,解决了定转子合装难题,最终该机构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装配线。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研究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原理,采用电压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技术,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对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流和电压的双闭环控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本文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首先根据电机基本理论建立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以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基础,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DSP的系统数字化实现方案.仿真以及实物实验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案可行、可靠.
泵阀联合电静液作动器建模与仿真
针对当前泵阀联合电静液作动器机构和控制算法复杂的问题,采用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定量泵、蓄能器和伺服阀的压力和舵角双闭环控制回路体系,同时把舵角偏差作为前馈信号引入压力控制回路,以提高压力控制回路响应速度。阐述了泵阀联合电静液作动器工作原理,对其各个模块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其较现有控制方案简单,综合性能指标良好,在未来的机载液压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FOC的PMSM速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根据磁场定向控制理论以及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并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调速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过程,对进一步开发永磁同步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三阶反馈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方法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角速度控制准确度,设计三阶反馈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特征以及磁场的回路特征。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动角速度,得出其运动模型。基于定子电感和电阻,求取绕组为对称状态下转子的状态方程。将电机的角位置引入到该状态方程中,得出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全阶数学模型。以此全阶数学模型为基础,计算出永磁同步电动机角位置的三阶模型。构造三阶反馈控制器,通过目标角位置求取电机的输入电压,以控制其角速度。采用滑模观测器与所设计的方法对目标角位置和角速度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跟踪效果优于滑模观测器,能够更准确地跟踪目标角位置和角速度,可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角速度进行准确控制。
低速电动汽车用分数槽内置式永磁同步主驱电动机设计
针对低速电动汽车的主要设计指标,设计了一台低速电动汽车用的主驱电动机,采用分数槽的槽极配合方式,分析了影响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区效率的因素,对电动机的转子结构进行了优化,对设计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电动机的电磁方案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对电动机方案建立热路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样机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液压注塑机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介绍了一种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控制的液压注塑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电路简单、工作可靠,动态响应性能和静态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