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流量和风量对再循环蒸发器传热性能影响
蒸发器超倍供液系统中的制冷剂有较大流速,增加了液体制冷剂和蒸发管内表面的接触,从而改善换热,增大传热系数,提高蒸发器的效率。本文对再循环蒸发器制冷剂流量和配用风机的风量对蒸发器的净制冷量的影响作了理论计算分析,为合理设计再循环蒸发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型恒温箱恒温性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通过分析恒温箱内外的热量平衡,建立箱体内部温度变化的动态方程,进行理论求解,并分析箱体形状系数和内热源对箱体内部温度的影响。同时设计1台有效恒温空间为1350mm×340mm×450mm的小型恒温箱,进行不同温度波动下的恒温特性。结果表明,冷热源方式对恒温箱内温度的稳定有较大影响,较大的体型系统有利于维持恒温,另外动态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
再循环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实验
对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形成再循环的条件和再循环时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进行比较,得到两种不同制冷系统工作特性上的差异。通过在焓差实验室中测定制冷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风量、制冷量以及耗功等技术参数,得到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和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在室外干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传热系数、制冷量以及系统COP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再循环的形成可以增大制冷剂流速同时充分润湿传热表面,强化换热效果显著,在测试的工况下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可增大近40%,COP最大提高7.6%,低温工况的增幅更大。
重力供液蒸发器的实验研究
采用R404A作为制冷剂对重力供液蒸发器在低温工况下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建立重力供液蒸发器的传热模型,搭建重力供液蒸发器的实验装置,用热平衡法测试重力供液蒸发器在不同蒸发器供液高度下的运行特性。研究表明:供液压头在h1=1200mm时比供液压头在h1=800ram、h1=1000mm时的传热温差明显下降,且随着室内温度的下降,传热温差随之变小;在同一供液高度下,重力供液蒸发器的循环倍率”随蒸发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在不同供液高度下,循环倍率n随供液高度的升高而增大;重力供液蒸发器在供液高度h1=1000mm时的制冷量明显高于h,=800mm时的制冷量,其最大增幅为16.9%;而h1=1200mm时其制冷量与h1=1000mm很接近,甚至会有所下降;与h1=800mm相比,hi=1000mm时重力供液制冷系统COP大幅度增加,最大增幅为17%,hi=1200mm时系统COP介于前两者之间,重力供液...
有内热源房间空调器制冷系统热力膨胀阀的匹配研究
为了保持热源的降温,应用于有内热源房间的空调器一年四季都需要运行。由于热力膨胀阀特性的限制,空调器在低环境温度下,蒸发器供液不足,使得整机制冷量和COP增幅不高。为了改善整机性能,在焓差实验室对空调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到了-5~35℃环境温度下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制冷量和COP等热工参数变化。结合热力膨胀阀的型号和特性,研究了热力膨胀阀在变工况条件下与系统其它部件的匹配关系,旨在扩大膨胀阀的工作区间,提高低环境温度下房间空调器的效率。研究表明,兼顾较大范围环境温度变化匹配热力膨胀阀,应扩大50%~100%开度工作区间,缩小100%~120%开度工作区间,降低制冷系统设备、部件和管道阻力,避免两个震荡区进入使用范围。
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概述
介绍天然工质CO2和NH3作为制冷剂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概述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进行理论计算。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单位所做的相关实验研究,总结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特性。
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性能可视化研究
对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保温体内对-5℃、0℃、5℃、10℃、15℃、20℃的工况进行了实验。分别测得制冷系统的压力、风量、制冷量、及功耗等技术参数,得到在环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的传热系数和制冷量的变化关系。并对蒸发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进行观察。实验表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先后经历了波状流、较剧烈的波状流、不对称环状流和对称环状流等四个过程。
非等温送风机柜空调的性能研究
机房设备具有发热量大、每个机柜发热量不同和个体机柜各个局部发热量不一致的特点。由于机房内不同发热量机柜摆放的不确定性,目前在用的机房空调不能满足降温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针对于个体机柜内部发热量不均进行"点对点"降温的机柜空调。通过试验研究可知,在一个机体上的多通路蒸发器,通过增加两个通路蒸发管长度,并与其它通路分开供液,可以实现非等温送风,且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另一种回气管路装有背压阀的系统虽能实现非等温送风,但制冷系统的效率较低。
再循环重力供液制冷系统换热性能可视化研究
建立了再循环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可视化试验台,在不同工况下对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玻璃蒸发管内制冷剂的沸腾换热流动状态,研究分析重力供液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试验表明:再循环重力供液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沸腾换热出现了气泡流、气塞流、气弹流、分层流、波状分层流等流型。通过编程计算得到,经过修正的J.Chawla关联式和Kandlikar关系式分别在低温及高温工况下对沸腾换热系数有较好的预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偏差均在12.5%以内,采用两种关联式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对重力供液蒸发器管内沸腾换热进行预测。
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的对比研究
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通过提高蒸发器内工质的流速来强化换热,通过热虹吸原理让工质实现再循环,使管内壁的润湿程度得到提高,有效降低了工质气体与管内壁的接触程度,从而提高工质侧的换热系数。通过在再循环系统试验装置上的改造,实现再循环制冷系统与直接膨胀系统的切换。试验对比了2种系统的传热温差、传热系数、制冷量、COP等参数。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再循环制冷系统蒸发压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再循环制冷系统的库内空气能达到更低的温度;在库内温度为-5~-20℃的过程中,再循环制冷系统传热系数提高了57%~115%,制冷量提高了11%~26%,COP提高了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