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直读式旋转铁谱仪定量测试方法研究

作者: 樊建春 刘兵 张来斌 路彦珍 来源:润滑与密封 日期: 2023-11-14 人气:17
直读式旋转铁谱仪定量测试方法研究
在自行研制开发的DRF-Ⅱ型直读式旋转铁谱仪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光电传感器对包括斑点、油质、旋转谱片等进行测试的在用润滑油定量测试方法,并在机械设备的磨损状态检测中进行了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定量测试方法,数据可靠度高,对反映机械运行过程中的磨损状态和油质变化比较敏感;扩展了DRF铁谱仪的测试范围,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ISVD降噪和重排谱图在烟机信号HHT时频谱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 王浩 张来斌 王朝晖 段礼祥 梁伟 来源:仪器仪表学报 日期: 2023-06-04 人气:19
ISVD降噪和重排谱图在烟机信号HHT时频谱分析中的应用
针对基于希尔波特黄变换(HHT)的时频谱存在受噪声影响大、高频部分时频分辨率低的缺点,提出将迭代奇异值分解(ISVD)降噪和重排谱图应用于HHT时频谱分析中。首先对噪声对HHT时频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含噪实测信号经过经验模式分解(EMD)得到的基本模式分量(IMF)中含有很强的噪声成分,从中提取的瞬时参数不具有物理意义,构成的HHT时频谱混乱而不准确;然后利用ISVD降噪对实测信号进行了降噪处理,有效地去除了噪声,降噪后信号E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其Renyi信息接近于0,是近似平稳的单分量信号,从中可以提取到准确的瞬时参数,构成特征清晰、分布合理的HHT时频谱;最后对HHT时频谱中高频部分所对应的IMF分量进行了重排谱图分析,实现了其时频特征的准确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烟气轮机信号HHT时频谱分析的准确率,为故障诊断提供可靠的

冲击2滑动工况条件下套管磨损机制图像分析

作者: 胡文平 张来斌 樊建春 温东 陈强 来源:润滑与密封 日期: 2023-02-09 人气:7
冲击2滑动工况条件下套管磨损机制图像分析
为实验验证套管磨损机制的理论研究,在冲击-滑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套管磨损的试验研究。运用SK2005工业显微镜、铁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套管磨损试验后的磨擦磨损表面进行了显微图像分析。研究发现在冲击-滑动工况条件下,深井超深井套管磨损机制主要为接触疲劳磨损、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从试验角度验证了深井超深井套管磨损的主要原因是钻杆对套管的横向冲击。

全尺寸石油套管冲击滑动复合磨损试验机的研制

作者: 储胜利 樊建春 张来斌 温东 李杰 来源:润滑与密封 日期: 2023-02-09 人气:2
全尺寸石油套管冲击滑动复合磨损试验机的研制
介绍了一种新型石油套管磨损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该试验机能模拟存在钻井液介质润滑条件时钻杆接头外壁与套管内壁之间以恒定加载、脉动加载或冲击加载工况下的套管磨损状况。试验前钻杆接头试件被固定在一个可上下直线运动的滑动平台上,固定不动的套管试件有间隙地套住钻杆接头试件。试验时利用变频调速电机驱动钻杆接头试件旋转,同时由液压伺服系统推动滑动平台下行带动钻杆接头试件外壁挤压套管试件内壁实现恒定或脉动加载,或者由偏心轮机构驱动滑动平台先上行后下落来带动钻杆接头试件对套管内壁进行冲击。在数据采集方面该试验机综合利用多种传感检测技术、数据采集和软件处理方法实现了对试件的线性磨损量、接触载荷、摩擦因数和近摩擦表面温度等摩擦学参数的在线测试。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利用该试验机对套管

基于DOE分析的球阀密封面气固两相流冲蚀研究

作者: 彭东华 董绍华 王志强 张来斌 孙玄 来源:石油机械 日期: 2021-09-06 人气:203
油气集输过程中所携带的砂砾会对管壁造成冲蚀磨损,可能导致设备破裂或失效。获取冲蚀规律,揭示冲蚀机理对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模拟油气管道中球阀密封面,开展了冲蚀磨损试验,比较了不同颗粒速度、粒径和冲击角度下的密封面冲蚀结果。采用3 3 次完全析因设计方法,利用Statistica软件开展了冲蚀参数的回归分析、交互效应分析、均值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等,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冲蚀磨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试件冲蚀磨损随着颗粒速度和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冲蚀角度为30°时冲蚀磨损最严重。同时开展了冲蚀回归预测,分别建立了试件质量损失和壁厚减薄量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对冲蚀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减少冲蚀磨损的最佳参数。研究成果可以为球阀密封面在气固冲蚀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管道状态关联分析的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作者: 康健 张来斌 梁伟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5-14 人气:159
在对现场泵机组和管道过程参数进行综合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管道状态耦合分析的泵机组设故障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了泵机组的异常捕捉技术、相关管道的实时状态识别以及基于耦合作用的故障判别。现场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机组故障检测和识别,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误报警率。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