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叶轮出口与无叶扩压器内部流动特性的DPIV实验研究
在叶轮转速n=1500rpm对应的设计工况下,利用两维数字式粒子图像速度场仪(DPIV)对风机模型从叶轮出口至无叶扩压器区域内部流动状态进行整场测量,在'锁相'状态下获得沿扩压器宽度方向上三个径向面的瞬态速度场、涡量场的分布,并进一步对时均流场的流动特性进行全面讨论.测量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叶轮出口流动呈现典型的'射流-尾迹'流动结构,其对无叶扩压器内部流动状态具有深刻的影响.旋涡由叶轮叶片表面边界层的粘性切应力产生,并随流动被输运至下游无叶扩压器,然后随着流动的均匀化而逐渐消失.涡量的分布及变化反映了无叶扩压器内部流体相互掺混和能量传递、重新分布从而达到均匀化的过程.随着半径的增加,尽管无叶扩压器内流动在圆周方向亦逐渐趋于均匀化,但沿宽度方向的差距未得到改善,这将导致沿轴向α不变原则设计的叶片扩压...
AFS-9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介绍了AFS-930原子荧光光度计在使用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基于显微视觉的宏/微双重驱动微动台的自动标定
提出了基于压电技术的微操作系统的自动标定方法,采用混合式步进电机直接驱动的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宏动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平台和精密光栅,实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通过以上两部分实现定位机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采用显微视觉反馈获取微动台操作器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和稳定性能良好,自动标定运算速度快,运行速度达到11 frame/s,实现了对系统的精确标定,标定精度达到0.1μm。
化工装置中烷基铝介质的软密封球阀及制造现状
介绍了用于化工装置中十分危险的介质“烷基铝”的软密封球阀,分析了此工况下软密封球阀应具有的特点,阐述了国内阀门厂家制造这类球阀的现状,为用于烷基铝介质的软密封球阀生产及制造提出了建议和方向。
磁流变减振车刀模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针对车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颤振,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挤压工作模式的减振车刀。为研究不同励磁电流下减振车刀的动态特性变化,通过类固体定义的方式在软件中定义磁流变液的参数,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减振车刀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通过设计的瞬态激振实验方案对减振车刀进行了模态测试实验。仿真与实验得出减振车刀的前4阶模态值。结果表明,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大,各阶模态值均增大,对应的刚度值也增大。
基于挤压模式的磁流变车刀减振仪磁路优化设计
为抑制外圆车削振动,设计了基于挤压模式的磁流变液车刀减振仪。在其结构和零件材料已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电磁学理论,利用Ansoft Maxwell对不同结构参数组下减振装置内的磁感应强度进行了三维磁场仿真分析,总结了不同参数组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理论上的最大磁感应强度,并据此确定了外圆车刀减振仪的结构。
磁流变动力减振装置作用下的车削系统动态性能研究
为了降低车削颤振导致的危害,针对CA6140的实际特点,设计并安装了基于磁流变效应和动力减振原理的减振装置,建立了切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车削主振系统和减振装置的幅频响应函数。利用Matlab对磁流变动力减振装置作用下的车削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得出磁流变效应引起的减振装置的刚度、阻尼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对减振装置的调频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出减振装置的质量、磁流变效应引起的刚度和阻尼对车削系统共振频率差的影响规律,从而有效地避开共振,指导实际加工。
疏透型防护林绕林流场的PIV实验研究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采用2帧-互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疏透型防护林流场的流动特征在风洞中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绕林流场的速度矢量图、速度等势线图和涡量场图.实验中选用的防护林疏透度分别为0%,30%,40%,60%.在各种疏透度下的防护林中,疏透度为0%的防护林近尾流区平均沿流速度衰减幅度大,但恢复也快,且有最高的平均垂直速度.疏透度为30%和40%的防护林绕林流场非常相似,其中疏透度为30%的林带,林后平均沿流速度恢复较慢,且气流扰动较小,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
层板式节流阀设计参数的数模重建及验证
针对某《飞机设计手册》有关"层板式节流阀参数选取"一节数模计算结果误差过大的情况通过对层板式节流阀的节流原理进行分析以节流原理为基础重新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EXCEL工具对多种层板节流阀的数模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新建数模的正确性。
流量放大阀主阀心复位运动的数值解析
为深入理解和控制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中的油击振动现象,针对系统中流量放大阀主阀心的复位运动过程进行研究,应用流场仿真和多项式拟合方法获得主阀心复位运动中的动态液阻力和稳态液动力表达式,建立高精度的主阀心复位过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各种因素对主阀心复位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主阀心复位起始段速度很快,完成88.5%的复位行程仅用约1/4的复位时间,随后慢速接近零位;先导阀口面积是影响复位快慢的最主要因素,且复位时间对先导阀口面积的配置反应非常敏感,需结合复位弹簧刚度进行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