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效/双级(SE/DL)吸收式循环性能分析及比较
对一种利用低温热水驱动的新型节能吸收式循环(单效/双级循环)进行了分析。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循环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SE/DL循环适于以低温热水为驱动热源,循环的热力系数范围在0.4-0.6之间,换热设备总面积居于单效和两级之间。循环的热源出口温度可降到55℃左右,并且在56.5℃左右可获得最大制冷量,其值约等于由相同进口温度的热水驱动的单效机的四倍。因此,该循环不仅可以使原本无法利用的低品位废热、余热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制冷量。特别适宜于利用低品位废热、地热、热电冷三联供、太阳能等制冷的场合。
GTCC排烟驱动的热管型溴冷机设计及传热分析
针对环境温度升高导致燃气轮机性能下降问题,提出利用GTCC烟气余热驱动热管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取冷量,以降低压气机进气温度,提高燃气轮机性能。介绍热管型溴冷机的工艺流程,分析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应用VB软件编制计算程序,对热管型溴冷机进行具体设计及分析。结果表明,GTCC排烟驱动的热管型溴冷机运行费用低,换热效率高,能够综合利用能源。
废热/动力联合驱动的混合制冷循环特性分析
根据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在设计工况(空气温度35℃,冷凝温度55℃,制冷剂蒸发温度3℃,制冷负荷30kw)下,对采用r124-dmac工质的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其综合性能系数(copint)为14.85.通过热力循环分析发现发生器负荷率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合制冷循环工作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循环水出水废热利用
文中针对某火电厂化学水系统扩容改造所采用的超滤反渗透预脱盐装置对原水温度的要求,根据循环水经凝汽器的换热后出水提高10℃左右的特点,将化学水原水取水口从循环水进水口改至循环水出水口,利用机组凝汽器出水作为化学水制水的原水,以此减少用于原水加热的蒸汽,达到节能的目的。
废烟气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分析
对于废烟气废热溴化锂制冷机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烟气废热驱动溴化锂制冷机中,溴化锂制冷机的COP仅仅反映的是溴化锂制冷机本身的性能,不能用来衡量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废热制冷的效率的高低和性能的好坏,而应采用废热利用率和废热制冷率来衡量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废热制冷性能指标。
热管废热回收蒸发器在浊水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针对污水的特性,为避免生活污水与热泵工质R22产生交叉污染,从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可能性,提出在污水与热泉系统工质R22之间采用一个热管换热器,得出在系统增加了一个热管换热器的情况下,污水流量一定时,热泵制热量,性能系数COP值,热采系统R22工质蒸发温度,污水废热回收热量随污水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热泵工质蒸发温度的增幅最大,达到65.79%,废热回收热量的增幅最小,为6.8%,污水入口温度一定时,热泵制热量,性能系数COP值,热泵工质燕发温度,废水回收热量随着污水流量的升高而升高,但是热泵工质蒸发温度的和性能系数COP值的增幅减少,热泉制热量,热管工质蒸发温度以及废水回收热量的增幅缓慢增加。
合成氨厂氮氢气压缩机级间废热利用技术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级压缩机级间的废热,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来降低压缩机一级入口气体的温度的方法,达到了增加压缩机排气量的目的。并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与模拟,当采用三段废热时,可将压缩机入口气体温度由35℃降到15℃。提高产能10%左右。
高冷凝温度下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所含的高温余热作为驱动热源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并搭建了试验台进行试验。为适应实际工况中较高的冷凝温度,两级串联喷射器被应用在本系统中。为了能有效使用如汽车尾气中的高温余热,本系统选用水作为制冷工质。喷射系统在发生温度150℃,冷凝温度54℃,蒸发温度13℃的工作情况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的基础上在不同工况下运行。试验比较了发生温度在130~150℃区间变化,蒸发温度由13~30℃变化时COP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可初步表明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可以在高冷凝温度条件下进行工作,但效率并不理想,喷射式系统在余热充足的特定场合中的使用有一定的前景。
-
共1页/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