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偶合器将更广泛地应用
液力偶合器(也称液体联轴器、液力联轴器,Fluid coupling)以大连液力机械有限公司(当时为大连液力机械厂)1978、1979年从德国和英国引进技术为标志,在我国开始了专业化生产。液力偶合器这25年间从当时的鲜为人知到现在已有很多领域的科技人员了解它、熟悉它、
液力偶合器常见问题分析
针对电厂在线运行的液力偶合器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液力偶合器泵轮短叶片断裂原因及处理
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机组的能耗,我厂在3号炉至8号炉引送风机共装有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8台。4号炉、3号炉引送风机液偶分别在1985年和1987年安装,5号炉在1999年安装,6号炉、7号炉送风机液偶也分别于2000年安装,8号炉引送风机液偶在2005年随设备一同安装。其中YOTC-800型4台、YOTC-875型2台、YOTC-1000型6台、YOTC—1150型6台。
液力变矩器的3个间隙概念(下)
上期介绍了液力变矩器的轴向间隙和锁止释放间隙,这期将继续介绍液力变矩器的3个间隙中的内部间隙。液力变矩器的内部间隙是指液力变矩器内涡轮和泵轮之间的距离(图5),它实际上是液压油从泵轮叶片出来然后进入涡轮叶片的行程,它的大小决定了液力变矩器的动力传递效率。然而很多维修人员认为液力变矩器内部叠加起来的各零件之间的间隙就是内部间隙,实际它们指的是上期中所分析的轴向间隙。
液力变矩器泵轮内流场的数值分析
利用流体分析软件STAR CD对W305型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混合平面理论处理旋转速度不同的各叶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计算结果重点分析了泵轮内流场的特性,对泵轮进出口平面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关公开实验数据进行了定性对比,同时还对外特性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了流场计算是十分准确的。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及其节电效果
传动机构按照传递能量的方式大致分为机械传动、电力传动和流体传动。液力偶合器属流体传动元件,置于电动机与工作机之间,柔性传递动力,具有改善电动机起动性能、过载保护、功率平衡、无级调速等一般联轴器设有的特点,分为调速型和限矩型两种。近年来,随着电动机调速节能技术的推广普及,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我省水泥机立窑罗茨鼓风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节电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而言,尽管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有其独特的优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但人们对其认识还不足,有关的宣传介绍甚少,为此,本文着重讨论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节电原理和应用。 一、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偶合器主要由泵轮、涡轮、外壳、主轴等构件组成,其输入轴与泵轮联接,输出轴与涡轮联接,泵轮与涡轮叶片间凹腔部分为工作腔,工作液在其...
无滑差液力偶合器在冶金机械中的应用与节能效果
首钢烧结厂一烧结车间的10条混合料皮带机,通过技术改造,在电动机与减速机之间采用无滑差液力偶合器联接,皮带运输能力由原设计500t/h增加到730t/h,运输能力提高46%,而一个混合料系统皮带机(装有5条皮带)装机总容量由240kW增加到264kW,装机容量仅提高10%,改造前后通过对一条皮带机电动机功率为37kW,n=1480r/min进行标定,每运输万吨混合料可节电14.6%。
煤矿用YOXD560型液力耦合器的铸造
简略介绍了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重点分析了液力耦合器之泵轮和涡轮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经实践证明 ,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基于正交设计的泵轮叶栅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优化分析
为研究液力变矩器结构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应用正交表安排泵轮叶栅进、出口角参数进行试验设计,借助多重参考系(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技术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仿真,选择失速变矩比和最高传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对仿真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表明:增大叶栅进口角或减小叶栅出口角,可降低失速变矩比,同时,最高传动效率也得到改善;叶栅出口角对失速变矩比和最高传动效率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叶栅进口角对失速变矩比显著性影响较小。此外,对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了叶栅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程度的定量关系,并由此建立了高拟合度的二次回归方程,为液力变矩器的参数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AMESIM分析变矩器泵轮角度对效率的影响
液力变矩器因具有启动平稳、无级调速和防止过载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而其效率以及最大传动比备受人们关注.AMESIM是基于功率键合图来实现工程系统的仿真软件,通过AMESIM对液力变矩器效率的分析、对比,得出了单级单项单涡轮变矩器泵轮入射角度及出射角度对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