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电控液压是转向新技术,可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双向行驶汽车属于应市场需求而生,车辆双向均可驾驶、转向对驾驶员更友好,更适应特殊场合的使用。但双向行驶车辆有几个设计难点①两驾驶室可靠切换;②角度控制精确且能修正;③单向各转向模式切换流畅;④转向系统安全可靠。围绕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实现双向行驶车辆设计目标,文章介绍了一种糅合机械转向和电控液压转向的转向系统设计方案,从机械转向系统设计、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这套转向系统,解决了以上设计难点,并实现了样车生产。
全力向液压系统独角兽企业迈进
博鼎精工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2020年成立于坊子区,注册资本8448.7万元,是一家主要以生产先进农机装备、工程机械、电控液压核心零部件产品为主导的高科技型企业。公司专注于非道路移动车辆领域,聚焦智慧农机与精准农业,致力于液压总成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多轴车辆后桥转向技术综述及展望
回顾了应用于多轴车辆后桥转向技术的概念与技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马力、高承载能力的车辆得到更多的应用,由此引发较多的转向问题,以多轴车辆需求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其行驶工况复杂,要求有足够动力的同时也要求有更好的操纵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目前后桥转向技术有机械式、全液压式、电控电动式以及电控液压式等,较先进且应用较广的为电控液压式。电控液压式后桥转向系统共有3种类型:一是通过电磁阀来控制液压缸,二是利用普通电机-变量马达控制液压缸,三是伺服电机-定量马达控制液压缸。研究讨论了这些不同类型的转向系统,详细描述各种类型的优点、缺点,并探讨了未来后桥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后桥转向系统的研究,为提高多轴车辆转向性能的优化、实现网-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提供科研思路,为将来实现车辆转向智能化...
石油平台电控液压升降系统简述
石油平台电控液压升降系统整个系统从功率放大到执行元件都采用液压元件,与电气元件相比,具有液压元件产生单位位移所需的力或力矩小,负载变化时能引起的负载位移小,液压系统有刚度高、时间常数小,举升能力大、冲击小的优点;液压在信号输入、检测、反馈处理部分采用电器元件。
谷物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维修保养
无级变速机构主要用于滚筒、风机转速调节的谷物联合收割机,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由最初的机械变速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电控液压变速机构。目前,电控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地生产的谷物联合收割机上。无级变速机构的维修保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无级变速机构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一般操作人员也要了解谷物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维修知识。
船用装卸臂电液系统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修
船用装卸臂是在危险化学品港口中码头与油船管道相互连接不可缺少的专用设备,由工艺管道系统、支撑系统、电子控制、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装卸臂的日常动作由电控液压驱动,因此电控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是确保船用装卸臂正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船用装卸臂电控液压系统的介绍,总结整理主要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修方法,供同行参考。
后桥主动转向在多轴车辆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后桥主动转向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在8X8重型高机动车辆上的应用情况,对整车性能的提升。经过整车计算,该系统符合全轮转向技术指标,达到车辆使用要求。
集卡拖车后轮纯滚动式随动转向系统设计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PLC、液压驱动车桥、比例液压阀等组成的集卡拖车多轴后轮全轮随动转向的控制方法,从分析转向策略入手,给出了机械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对传感器选择、策略的软件实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能够提升集卡性能,较好的改善转向时后轮滑动摩擦的情况。
电液控制全轮转向系统
多轴车辆在后桥增设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可实现整车的全轮转向,对整车性能有较大提升。但由此也引出几个问题:一是车辆变成全轮转向后,原车的前桥转向机构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二是当后桥车轮不需要转向或者当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失效时,如何保证后桥车轮处于直行位置且一直保持在直行位置;三是全轮转向具有多种转向模式,模式之间如何平稳的进行切换。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决定着全轮转向系统的性能。以四轴车辆为研究对象,从机械、液压、电控三方面就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着重分析。
山地拖拉机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山地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及作业过程中转向系统的运转平稳性与准确性,采用电机控制技术,针对山地拖拉机的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基于转向控制的内部形成机理,建立了电控液压转向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对转向系统的核心部件进行参数选取,实现机身转向平稳机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构建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的物理模型,并结合3Dmax提供山地作业场景,从转向系统转矩控制与拖拉机行进速度变化角度进行转向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取转向角度与转向平稳性作为评价分析参数,在角度范围-25°~25°之间变化时,每次变化角度误差在-0. 64°~+0. 94°的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转向试验过程中机身的转向平稳性控制在79. 8%以上,大于75%的设计指标,说明仿真试验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