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反射率计误差分析

作者: 干蜀毅 刘正坤 徐向东 洪义麟 刘颍 周洪军 霍同林 付绍军 来源:光学学报 日期: 2023-11-12 人气:26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反射率计误差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谱辐射标准与计量实验站”上的反射率计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光学元器件在X射线、真空紫外波段的反射率。为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理论推导,对反射率计测试误差来源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确定影响反射率计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光源、探测器、样品安装等。总结了光源波动、探测器损坏的几种典型形式,定性、定量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和样品安装、光斑尺寸对测试精度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办法,把测试误差控制在2%以内,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测试精度。

对变线距光栅干涉测量中的环形条纹的分析

作者: 朱向冰 付绍军 叶为全 何世平 陈瑾 徐向东 洪义麟 来源:光学精密工程 日期: 2023-10-16 人气:15
对变线距光栅干涉测量中的环形条纹的分析
变线距光栅能够自动聚焦和消像差,在同步辐射装置、激光核聚变装置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用干涉法测量变线距光栅的密度,设计并给出了实验中的光路,发现了环形的干涉条纹和变化规律,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明显的环形条纹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变线距光栅的线密度单调变化的,连续增加或连续减小,其次要光栅的刻线是弯的,第三虚栅的密度接近待测光栅的整数倍,由于元件位置偏差,检测用的平面波会变成球面波,也会产生环形的干涉条纹,但是这种效应可以忽略.预言了类似双曲线的干涉条纹.通过对条纹运动规律的分析,可以在初步测量中定性分析光栅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测量做准备.

云纹法检测变线距光栅的线密度

作者: 朱向冰 何世平 付绍军 徐向东 陈瑾 洪义麟 来源:光学精密工程 日期: 2022-12-15 人气:3
云纹法检测变线距光栅的线密度
变线距光栅在同步辐射装置、激光核聚变装置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制作和检测方法尚未成熟,本文在介绍变线距光栅线密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级数形式表达变线距光栅线密度,比较了几种测量方法后,将云纹法引入变线距光栅的检测中,从理论上介绍了几何云纹法和云纹干涉法,几何云纹法适合于线密度很低的光栅,云纹干涉法适合于线密度较高的光栅,云纹的密度反映了光栅的线密度,如果云纹非常密,精确地测量所有云纹的坐标比较难,可以用数云纹数目的方法测出光栅的密度变化,就变线距光栅的检测分别给出了有关理论公式,并给出实际测量中的光路和初步的结果,最后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变线距光栅的加工中.

光栅单色器及相关技术

作者: 王秋平 余小江 高辉 周洪军 付绍军 张允武 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日期: 2022-09-02 人气:1
光栅单色器及相关技术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通过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在真空紫外和软X-光光学系统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齐全的设计和检测等软件和硬件设施。本文介绍了NSRL已经研制及正在研制的光栅单色器系统,以及在大型光栅光谱仪器技术方面的技术工作,包括光学设计、机械结构设计、超高真空技术、电子学硬件、软件设计和光学系统调试等内容。

平面变线密度光栅的制作和波前检测

作者: 朱向冰 陈瑾 邓善熙 付绍军 来源:中国激光 日期: 2022-07-25 人气:9
平面变线密度光栅的制作和波前检测
为了制作平面变线密度光栅,满足线密度变化的要求,采用两个点光源和辅助透镜对基底曝光。编写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光路的计算程序,计算出拍摄光路的几何位置参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光路。提出了在线检测波前的方法,将辅助的标准光栅放在基底的位置上,入射光被标准光栅衍射,衍射光在光栅表面的干涉条纹反映了入射光的波前分布。采用数码相机和辅助镜拍摄干涉条纹,编写条纹分析程序,根据条纹调节元件的位置,直到入射波前满足要求后,对涂有光刻胶的基底曝光,制作出了原型的变线密度光栅。波前检测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全息光栅的制作中。

钼粉料桶搬运及称重系统改进

作者: 付绍军 来源:机械工程师 日期: 2020-09-06 人气:158
钼粉料桶搬运及称重系统改进
通过对几种钼粉料桶搬运方式的对比分析,设计出一种简易的钼粉搬运手动推车,有效解决了现有钼粉搬运费工、费时的缺点。同时为满足钼粉料桶检斤称重的需要,配合搬运小车设置一套地坑及导向装置,提升了检斤称重效率。

两种典型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 付绍军 来源:机械工程师 日期: 2020-07-31 人气:61
两种典型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步进电动机开环控制系统以及伺服电动机闭环运动控制系统,并对其控制结构、驱动方式及运行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伺服电动机闭环控制系统启动及加速过程平稳、过载能力强、控制精度及运行效率均明显优于步进电动机开环控制系统。
    共1页/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