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式热电制冷实验装置研制
文章在热电制冷技术教学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风冷式热电制冷教学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热电制冷器组件、电源模块、保温箱、测控系统等组成,可以满足热电制冷器的热工、电力参数测量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可通过调节热电制冷器的输入电压、改变热电制冷器的工作片数、调节冷却介质流量,达到调节热电制冷装置的工作参数和性能指标的目的。本装置的研制为热电制冷技术的教学实践、应用设计和开发创新提供了实验平台。
弹性矩形等截面梁拉、压模量不等时的挠度计算
推导出了弹性矩形等截面梁弯曲变形时其材料在受拉和受压下性质有差异时的挠度计算公式 。
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的飞逸特性
为研究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的飞逸特性,以引江济淮枞阳站泵装置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模型,应用CFX软件对双向轴流泵装置全流道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扬程下的流量值及飞逸转速值,计算得到了单位飞逸转速.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单位飞逸转速随着叶片安放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水流通过泵段后流动变得不稳定,在出水流道中产生大量旋涡;叶轮进口处压力脉动主频为叶轮转频的叶片倍数,压力脉动幅值从轮毂到轮缘逐渐增大;叶片吸力面中部压力分布较不规律,叶片压力面头部及吸力面尾部存在高压区,且面积随飞逸扬程增加而变大;叶片尾部流速较大,边缘存在流动分离现象,而头部存在低速区域,扬程增大后低速区面积增大,流场更加不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泵装置的设计优化及...
不同空化工况下轴流泵装置压力脉动试验
为研究不同空化工况下轴流泵装置内部压力脉动特性,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对派河口泵站轴流泵装置模型的叶轮进口、叶轮出口、导叶出口3个压力监测点,分别在2.5、3.5、4.5、5.4m扬程和未发生空化、临界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1%)、深度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3%)等12种工况下进行了压力脉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脉动曲线为平滑的近似正弦曲线;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曲线幅值最大,且只在高扬程、未发生空化工况下的一个旋转周期内表现出明显有规律的二次谐波特性;导叶出口的压力脉动时域特性与叶轮进口相似。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在各工况下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频,同一扬程工况下,随着空化程度的加深,各监测点主频附近的谐频逐渐向低频段移动;导叶出口与叶轮进口受叶频影响较小,且表现出相似的频率特性。
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策略分析及仿真
文中在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移动机器人控制算法进行了设计。采用backstepping积分法实现轨迹跟踪,神经元网络控制算法实行速度跟踪。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肘形进水流道优化设计与数值计算
为了提高泵站进水流道的设计水平,对应用最为广泛的肘形进水流道的型线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采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isualBasic对工程图形处理软件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基于流道设计参数的优化设计软件,能够快速进行流道型线的绘制,并能使流道的型线自动符合流速渐变的原则。同时结合三维紊流数值模拟技术和流道的模型试验对流道的水力性能进行检验。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流道设计方法快速、可靠,所设计的肘形进水流道具有出口流态较好、水力损失较小的优点。
核电站余热排出泵轴承体的受热分析
余热排出泵是核电站中核岛安全停堆的重要保障,而轴承体又是余热排出泵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件。应用传热学理论,分析了轴承体的受热状态,结果表明余热排出泵内高温流体的热量通过泵轴传递到轴承体,再加上轴承的高速旋转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轴承体的温度过高,影响轴承体的安全稳定运行,须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根据传热学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循环冷却水量与出口水温的关系,为循环水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叶轮口环间隙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模拟和试验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了叶轮口环间隙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为准确计算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设计了包含前后泵腔在内的全流场模型。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3种口环方案,重点从湍动能、涡量和径向力角度,分析了口环间隙对离心泵全流场水力效率和机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口环间隙值减小时,离心泵的扬程和总效率均增大。究其原因有:叶轮内能量耗散降低;叶轮进口处二次流对主流的冲击作用减弱;离心泵的偏心涡动减弱;前腔泄漏量减少。通过对3种口环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确定叶轮口环采用方案I,效率最高而且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
钢坯提升机称重装置改进及其液压系统设计
文章介绍了钢坯提升机称重装置液压驱动与控制系统的技改方案,并就其液压升降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对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各动作的协调等方面的设计作了说明,解决了钢坯提升机称重受氧化铁皮困扰的难题.
增压双效氨水吸收制冷循环中分流比的确定与分析
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驱动双效氨水吸收制冷循环热源温度的增压双效氨水吸收制冷循环,对该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阐明该循环高温级回路与低温级回路之间存在一最佳的分流比.计算分析了增压比、制冷温度、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因素变化对该循环分流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循环最佳的分流比随着增压比和制冷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热源温度对其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热源温度小于此临界温度时,分流比随热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源温度大于此临界温度时,循环分流比基本不变.所得结论可为增压双效循环的设计、运行调节等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