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顺性触觉再现装置的刚度标定和误差分析
介绍了基于弹性梁有效变形长度控制的柔顺性触觉再现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大挠度下弹性梁的非线性问题,建立了该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标定。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静态载荷标定。通过理论值和实际值两方面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为研究类似的装置标定问题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荧光磁粉探伤自动化检测系统
介绍了如何实现荧光磁粉探伤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在荧光磁粉探伤原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作为中心控制系统,控制磁粉探伤机和步进电机,同时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对工件的金属壳体进行尺寸和缺陷检测。
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旋翼下洗流对机翼的气动影响分析
对复合式高速直升机的旋翼两侧不同强度下洗流对机翼的气动干扰分析,可以为类似构型直升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动量源方法对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悬停及前飞状态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旋翼两侧不同强度的下洗流对机翼的气动影响,研究改变旋翼桨盘高度和机翼展弦比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式高速直升机前飞时,随着旋翼桨盘的增高,两侧机翼升力差峰值减小,且峰值落在更小速度处;随着机翼展弦比的增大,两侧机翼升力差峰值减小,且在峰值后同一速度下,机翼越细长两侧升力差越小。
磁流变力矩传动装置的有限元仿真及试验
针对磁流变液的流变和相变双重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其流变原理。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力矩传递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SG-MRF2035型号的磁流变液,研制出了间隙为1.5mm的磁流变力矩传动装置样机,并通过搭建的测试平台对样机进行了力矩输出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输出柔顺可控力矩,为磁流变液的广泛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种新型无杆气缸传送一模双件开卷落料模结构
介绍了一种开卷落料自动线双出料模具结构以及工艺方案,并分析了收集坯料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可为类似开卷落料模具设计提供参考。该模具结构方案可以提高模具生产效率,提升材料利用率。
磁力提升型控制棒驱动机构提升动作过程动力学分析
磁力提升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为获得完整准确的动力学分析结果,针对驱动机构提升驱动杆组件的动作过程,建立电磁和水阻力计算模型,采用MATLAB编制相应的S函数,在LMS Virtual.lab Motion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通过MATLAB与LMS的联合仿真,实现动力学参数的交换,完成驱动机构提升动作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仿真分析得到的提升衔铁动作时间与驱动机构样机的试验数据接近。
基于LMS软件平台的核电反应堆落棒流固耦合仿真分析
核电反应堆控制棒落棒时间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均基于经验或试验的方法,研究内容有限,且不容易寻找存在的影响因素.文中基于LMS的Virtual.Lab Motion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和Imagine.Lab AMESim系统仿真平台,进行核电厂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和流体阻力的流固耦合建模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落棒过程中存在的碰撞、摩擦、控制棒的变形,同时可以得到流体的黏度、初始压力、温度、阻尼孔大小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落棒时间的影响.
基于SolidWorks与ANSYS的L型空压机曲轴力学特性分析
以L-10/7型空压机曲柄连杆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装配,用其motion模块对曲轴的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曲轴载荷的变化规律。利用ANSYS Workbench和Solid W orks之间的无缝连接,将曲轴模型导入到ANSYS W orkbench中,对曲轴进行强度分析,得到曲轴的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曲轴强度和刚度均达到要求。同时对曲轴进行了预载荷模态分析,分析表明曲轴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为空压机的曲轴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旋挖钻机多余流量阀异响仿真分析
经市场反馈,旋挖钻机上所装多余流量阀发生异响,特别是在低档位工作时,多余流量阀发出高频振动响声,本文结合系统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对系统建立了局部模型,并仿真,从原理上解释了异响的原因,并给出改进措施,试验证明分析的结论是正确的,改进措施是可行的。
一种电站用超(超)临界锅炉调节阀临界流流场特性分析
针对超(超)临界电站锅炉调节阀在国产化进程中汽蚀失效问题,结合某电站调节阀出现的阀门管配系统底板汽蚀击穿现象,基于两相空化流动控制方程和Fluent流场数值模拟手段,展开对该调节阀及其管配系统流场特性分析并进行了结构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原锥压式调节阀在开度较小的情况下介质发生了严重的汽化现象,气化率达90%以上,介质速度高,以至于底板被冲击至击穿。根据电站锅炉用给水泵流量结构特性,提出一种笼罩式调节阀,优化结构在喉口区域含汽量减少了32.75%,盲板附近的速度降低79.03%,管配系统安全。模拟结果较好的展现了阀门流场的分布规律,为该类调节阀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对该类阀门国产化起到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