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摩擦衬垫摩擦系数测试实验机的设计与实验分析

作者: 王松涛 李爱军 唐小行 张卓辉 来源:煤矿机械 日期: 2024-07-08 人气:16
摩擦衬垫摩擦系数测试实验机的设计与实验分析
以摩擦式提升机的钢丝绳与衬垫间的摩擦学性能检测和矿井提安全的重要问题为工程背景,研制出了钢丝绳摩擦衬垫磨损检测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对矿井安全生产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300~1500℃钨铼热电偶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 武建红 赵俭 王松涛 来源:计测技术 日期: 2024-02-27 人气:20
300~1500℃钨铼热电偶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钨铼热电偶适用于还原性气氛,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航天、航空及核能等行业,可以部分取代贵金属热电偶,是高温测量领域中很有前途的测温材料。为了保证在工业领域钨铼热电偶测温的准确性,需要对其进行不同温度段的校准。本文主要介绍300~1500℃钨铼热电偶的校准方法,并对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链条三维造型及装配

作者: 袁彬 李爱军 王松涛 姬庆茹 来源:煤矿机械 日期: 2023-12-15 人气:44
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链条三维造型及装配
链传动是一种扰性运动,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广泛。通过SolidWorks软件生成链条的三维造型,并且将其装配成型。链条的整体装配关系较为复杂,采取了导入全部链节进行装配,通过这种装配方法,可以让链条装配得更加美观、合理,而且对以后设计整套链传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618 kW氦氙混合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及分析

作者: 徐森锫 罗磊 杜巍 王松涛 来源:节能技术 日期: 2022-12-05 人气:119
618 kW氦氙混合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及分析
本文针对空间核电源系统中高效、轻质的向心透平,采用一维设计结合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设计出以氦氙混合气体为工质的向心透平。使用ANSYS CFX对向心透平的气动特点以及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叶轮内部流动和损失分布情况,数值结果显示出所设计的向心透平有较好的气动性能,效率为84.4%,功率为618.3 kW,本文还展示了向心透平内部端壁损失、二次流损失及叶顶泄漏损失的分布情况。

低反力度跨声速转子的叶顶喷气扩稳数值研究

作者: 丁圣力 陈绍文 陈帅瞳 王松涛 来源:推进技术 日期: 2022-11-29 人气:184
低反力度跨声速转子的叶顶喷气扩稳数值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低反力度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以某三级低反力度高负荷压气机首级跨声速转子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叶顶喷气扩稳研究,分析讨论了叶顶喷气提升低反力度压气机转子稳定性的机理,并探讨了不同喷气轴向位置对扩稳效果及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喷气通过削弱叶顶泄漏涡和通道激波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转子近失速工况下泄漏涡的破碎,消除了叶顶通道的大面积堵塞,拓宽了转子的稳定工作边界;随着喷嘴的位置从叶顶前缘处沿轴向上游移动,转子的失速裕度提升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扩稳效果和对压气机总性能参数的影响,最佳喷气轴向位置为叶顶前缘上游转子5%叶顶轴向弦长处;叶顶喷气改变了转子气动参数的径向分布,降低了转子上15%叶高范围内的负荷,同时也使得其它叶高区域的负荷提升。

叶顶压力侧小翼对跨声速涡轮级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作者: 许浩东 赛庆毅 辛旭超 刘勇 吴林泉 来源:推进技术 日期: 2022-11-03 人气:130
叶顶压力侧小翼对跨声速涡轮级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为了研究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有效控制的方式,本文将肋条小翼结构这种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涡轮级动叶叶顶中,以控制跨声速涡轮级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并改善其气动性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采用平顶方案、肋条方案和小翼肋条方案的涡轮级气动性能和叶顶间隙流动特性,研究了变间隙条件下小翼肋条方案对间隙泄漏流的控制效果,深入探讨小翼最大偏置距离和外倾角对小翼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肋条小翼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并提高涡轮级的效率;在间隙高度为1mm时,涡轮级效率的提升达到0.51%,叶顶间隙泄漏流率下降48.6%;此外,随着小翼外倾角的增加,涡轮级效率逐渐增加并存在一个最佳的向外偏置距离为1.2mm。

基于对置活塞发动机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

作者: 谢钊毅 赵振峰 王松涛 张付军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22-08-08 人气:169
基于对置活塞发动机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发动机独特的结构特点,新型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将OP2S发动机与液压泵集成在一起,取消了传统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分流机构,驱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同时或分时输出机械能或液压能来驱动车辆,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运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能量管理策略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NEDC循环工况内,新型混合动力车辆可以实现驾驶员对车速的控制要求,并在车辆减速制动时回收制动能用于车辆的再次启动加速,为同时兼顾车辆制动能回收与燃油经济性的优化目标,最优切换车速点为25 km/h。

涡轮末级导叶顶部弯曲对气动影响的研究

作者: 张议丰 李守祚 罗磊 蔡乐 王松涛 来源:节能技术 日期: 2022-04-07 人气:72
涡轮末级导叶顶部弯曲对气动影响的研究
为了解决1 600℃J级重燃涡轮设计中末级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气动问题,结合叶片的三维造型技术,通过改变末级导叶径向积叠方式,来改变末级反动度分布,分析叶顶弯曲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弯曲会改变导叶的出口气流角,从而影响动叶攻角匹配;叶片弯角也会对涡轮级的反动度、马赫数等气动参数产生较大的影响;叶顶正弯30°时,导叶损失最小,与原始设计方案相比能量损失降低17.49%;叶顶正弯20°时,动叶损失最小,相比于原始方案能量损失系数下降2.78%。

基于燃气涡轮动叶的非轴对称端壁数值研究

作者: 张洪鑫 李燕飞 陈绍文 王松涛 王仲奇 来源:汽轮机技术 日期: 2022-03-31 人气:134
基于燃气涡轮动叶的非轴对称端壁数值研究
为揭示非轴对称端壁控制涡轮动叶二次流的物理机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Bezier曲线造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某一燃气涡轮的第一级动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造型法通过合理地调整横向压力梯度,从而有效地推迟通道涡的发展,使得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度都小于轴对称端壁对应的情况,进而减小了损失,提升了效率,最优方案使得相对总压损失减小了4.7%,效率提升了0.48%。

某型两级涡轮流场数值模拟

作者: 吴猛 王松涛 冯国泰 王仲奇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0-12 人气:7041
应用三维粘性流计算程序对某型两级涡轮进行了数值模拟,该程序采用具有TVD性质的三阶精度Godunov格式,湍流模型为B-L代数模型,计算中考虑了变比热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由于该涡轮是采用考虑损失的S2流面及单列粘性流计算设计的,没能很好地反映气流角的匹配问题,因此在第二级静叶中存在较大的正攻角,这使得第二级静叶采用后部加载叶型的作用不大,没有达到减少二次流损失的目的.因此,在气动设计中进行多级粘性流的匹配计算是必要的.
    共2页/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