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无线胶囊内窥镜CMOS摄像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 刘建青 黄平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日期: 2024-07-25 人气:26
无线胶囊内窥镜CMOS摄像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基于无线胶囊内窥镜的实验研究,介绍两款微小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开发制作。从芯片的外围电路分析入手,设计印刷电路板(PCB),采用热转印法自制印刷电路板,通过手工焊接和回流焊制作,并指出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和难点。讨论摄像模块的制作和调试流程,分析电池组的安装工艺和系统的图像采集与接收原理。

微摩擦力测量机构的研制

作者: 黎智恒 任王君 黄平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日期: 2023-11-17 人气:3
微摩擦力测量机构的研制
介绍了研制弹流微摩擦测试机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结构 .

体内胶囊式药物释放微机电系统机构设计研究

作者: 梁浩 朱文坚 黄平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日期: 2023-11-16 人气:6
体内胶囊式药物释放微机电系统机构设计研究
提出一种新型的胶囊式药物释放微机电系统的设计模型。该系统以实现药物在人体内定时、定位释放为主要目的。探讨该系统的机构和控制电路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点。

体内微机电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作者: 江伟雄 刘修泉 何军 黄平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日期: 2023-11-15 人气:2
体内微机电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介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子系统,设计应用于体内微机电系统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初级能量产生系统和次级能量接收系统,最后利用体内温度采集胶囊和体外的无线温度接收器,对系统进行测试与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为体内的微机电系统进行无线供能。

多维无线能量传输体内微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作者: 李杨 黄平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日期: 2023-11-15 人气:2
多维无线能量传输体内微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以改进体内微机电系统传输功率的稳定性为目的,设计了多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耦合结构和外围的微型化印制电路板(PCB)。二维外围PCB将两块一维的PCB连接使用。通过对二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驱动胶囊内窥镜系统工作。对三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外围PCB进行设计。分析无线能量微机电系统的布局优化和外壳结构设计方案。

微机械装置的液体输送性能实验与分析

作者: 李洁 梁浩 朱文坚 黄平 来源:润滑与密封 日期: 2023-10-25 人气:5
微机械装置的液体输送性能实验与分析
进行了微机构液体输送的实验研究。在分析了挤出各阶段的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粘度对转矩、有效功和摩擦力等性能的影响,并实验测量了液体粘度对挤出效率和挤出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输送过程中,液体的粘度对挤出率和功耗等有显著影响,且液体粘度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点。在该点处,不仅可以实现较高的挤出效率和较少的时间,而且所用的功率、转矩较小,摩擦损耗也较少。

体内微机电系统的三维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设计和实验

作者: 李杨 黄平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日期: 2023-05-06 人气:1
体内微机电系统的三维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设计和实验
设计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体内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为体内内窥镜胶囊提供能量。首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三维无线能量接收线圈正交绕组的接收性能进行仿真,获得不同姿态下系统的耦合系数。结果表明:三维正交线圈在不同姿态下能有效地进行互补。然后,根据体内内窥镜胶囊尺寸要求,设计制造了微型接收绕组和整流稳压电路,并用此系统给自制的图像采集系统供能,且对实际传输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维接收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非介入技术在X光机管电流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黄平 龚岚 刘志宏 来源:中国测试 日期: 2023-02-10 人气:4
非介入技术在X光机管电流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X光机广泛应用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业探伤等相关领域,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X光机管电流作为控制X射线强度的重要参数,对射线输出质量、拍片清晰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检定过程简易的情况下,设计采用了基于非介入式的X光机管电流测量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测量X光机管电流。

心脏起搏器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 彭康 刘修泉 黄平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1-05-19 人气:61
心脏起搏器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首先介绍了基于谐振磁耦合的心脏起搏器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工作原理和电路补偿结构,然后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输出功率和耦合效率的数学公式,研制了心脏起搏器的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选用集成电路芯片XKT-412与XKT-3168设计系统初级发射电路、次级接收电路,绕制初次级线圈,对补偿电容进行选型并进行负载匹配等。最后通过试验找出了系统最佳工作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电压5V,传输距离10mm时,负载端电压为5.05V,输出功率0.543W,系统耦合效率可达43.41%,表明该设计是可行和有效的。

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水润滑下的摩擦特性

作者: 杨全鹏 黄平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19-12-20 人气:73
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水润滑下的摩擦特性
利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机对按照不同比例共混的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水中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且在试验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实验材料磨损表面。结果显示:玻璃纤维的添加使得聚四氟乙烯基体的减摩耐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按20%的比例(质量)添加了玻璃纤维的聚四氟乙烯在海水润滑下比其他比例的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对于20%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共3页/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