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平流沉淀池积泥特性与刮泥机运行模式研究

作者: 赵颖 来源:城镇供水 日期: 2024-12-09 人气:54
平流沉淀池积泥特性与刮泥机运行模式研究
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是净水厂生产运行的重要目标,降低电耗和降低自用水量是净水厂增效降本的主要手段。通过绘制积泥曲线、计算积泥占比及积泥速度,研究沉淀池积泥规律和特点。在10~500NTU原水浊度区间,沉淀池前段积泥体积占比72%~78%,前段积泥速度在5~18m3/h。根据沉淀池积泥特性,结合液压往复式刮泥机结构特点,在10~500NTU原水浊度区间,研究刮泥机最佳运行历时和停等时间,降低电耗,减少刮泥机磨损,降低生产风险,降低排泥水含水率和自用水率,提高净水厂生产效益。

传感技术与RFID在血液管理分析中运用

作者: 孙红 赵颖 来源:微纳电子技术 日期: 2024-03-01 人气:1
传感技术与RFID在血液管理分析中运用
由于血液管理对于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针对血液管理分析提出了将传感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后应用于其中的想法。简要介绍了RFID传感器标签的设计,分析了将其运用于血液管理分析后对加强流程监控、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处,并主要从血液的出入库管理、跟踪管理、质控管理三个方面详细描述,阐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PET柔性衬底上低温沉积ITO薄膜性能的研究

作者: 曹丽冉 陈新亮 薛俊明 倪牮 赵鹏 张德坤 孙建 赵颖 耿新华 来源:光电子.激光 日期: 2022-12-29 人气:4
PET柔性衬底上低温沉积ITO薄膜性能的研究
采用反应热蒸发的方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衬底上制备In2O3:Sn(ITO)薄膜。鉴于塑料对温度的敏感性,详细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其上沉积的ITO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Ts=140℃)获得电阻率为7.52×10^-4Ωcm,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大于80%和结构特性良好的薄膜,并将其应用于PIN型太阳电池的前电极,获得了转换效率为4.41%的柔性非晶硅(a-Si)薄膜太阳电池。

关于受电弓阻尼器快速降弓低位无阻尼问题研究

作者: 赵颖 覃展鹏 钟久旺 来源:液压气动与密封 日期: 2021-07-26 人气:151
关于受电弓阻尼器快速降弓低位无阻尼问题研究
气动控制受电弓升降弓动作过程,需要在受电弓降弓完成前的低位置提供强阻尼,减缓降弓自由落体的速度和冲量,避免冲量过大造成强撞击。因此特定阻尼性能的装置是性能保证的关键结构。该文通过对阻尼器故障件检测,结合发生阻尼失效受电弓的机械结构和现场情况。发现阻尼器失效的根本原因是尺寸变化所致。对故障阻尼器阻尼力(F)-位移(S)曲线测量,表明阻尼器活塞杆尺寸的变化,直接引起阻尼力(F)-位移(S)曲线上最大阻尼力区域偏移,造成降弓低位阻尼失效故障。研究表明:液压阻尼器活塞杆伸缩尺寸是影响阻尼器低位失效的根本原因,因此控制阻尼器的尺寸是保证阻尼器低位有效的关键。此外液压阻尼器是通过活塞杆伸缩驱动液压油的流动活塞孔的速度和量的大小来保证阻尼力的强弱,所以液压密封件和活塞杆的状态也会对阻尼性能造成影响。

摩擦对齿轮振动噪声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刘更 南咪咪 刘岚 吴立言 赵颖 来源:振动与冲击 日期: 2021-05-11 人气:200
摩擦对齿轮振动噪声影响的研究进展
围绕齿面摩擦引起的齿轮系统振动和噪声问题,从计入齿面摩擦的齿轮动力学模型、齿轮系统动态响应、齿轮摩擦噪声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齿轮振动噪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计入齿面摩擦的齿轮动力学研究的方式方法,总结了计入摩擦齿轮动力学的主要研究结论。最后就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基于物联网的风电传动链远程状态监测系统构建

作者: 陈闽杰 冯青聪 赵颖 陈斯豪 来源:润滑与密封 日期: 2021-04-30 人气:82
基于物联网的风电传动链远程状态监测系统构建
为了提高风机的可靠性,分析风机传动链状态监测技术与网络结构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有线网络的状态监测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传输数据量大的特点。该系统融合了振动监测与油液监测2种在线实时监测技术,并结合SCADA数据,可提高对传动链潜伏故障和早期故障的诊断和预警准确率。该系统目前已经安装在了1.5 MW的双馈式风机上进行示范应用。在同一传动链上的多个振动传感器、油液与磨损颗粒传感器采集积累实时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奠定了基础。

双齿轮箱传动系统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作者: 赵颖 佟瑞庭 吴立言 王海伟 刘岚 南咪咪 来源:机械传动 日期: 2021-04-06 人气:66
双齿轮箱传动系统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基于广义有限元法和子结构法,建立了通过膜片联轴器耦合的双齿轮箱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傅里叶级数法进行求解,获得了耦合系统各啮合副上的动态啮合力和各轴承上的动态轴承力,并与未耦合联轴器的各单独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耦合对于动态啮合力的影响较小,而对于动态轴承力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与联轴器同轴系上的轴承作用尤为明显;且耦合作用使得动态啮合力和动态轴承力中均增加了其他频率成分,但幅值较小。
    共1页/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