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背/碳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衬层传动螺母的工作性能测试
钢背/碳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衬层传动螺母是一种创新型传动元件,它兼有高的传动效率和大的承载能力。为测量其工作性能,构建了伺服电机驱动的新型螺旋精压机,建立了一套传动效率和摩擦系数的"电流-压力"测试法即根据测量的驱动电流和输出压力来推算出螺旋副工作效率和摩擦系数。对630 k N新型螺母和青铜(ZCu Sn10Pb1)螺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青铜合金螺母相比,新型螺母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性能更优;重载下,新型螺母摩擦系数下降了21.2%,传动效率则提高了10.6%。
泵控伺服液压机节能分析
以交流伺服电机和定量泵的可控油源组成新型泵控伺服液压机,它不但具有高的工作性能,而且可以明显减少能耗。本文分析了泵控伺服液压机的主要节能环节容积调速、待机停止。以板材拉深为例,进行了普通液压机和伺服液压机能耗对比分析,新型伺服液压机具有显著节能效果,较普通液压机节能26.54%。
泵控伺服液压驱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基于伺服电机-定量泵的泵控伺服液压驱动系统是目前电液驱动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具有结构简单、节能、高效、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但其动态性能却始终受到人们的质疑。该文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了泵控伺服液压实验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表明,实验系统的响应时间为0.3 s左右。分析了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主要是选用转动惯量小的电动机和油泵、增大液压缸有效面积以及尽量避免使用软管和液压油混入空气。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阶跃响应时间误差不超过5.5%,验证了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伺服阀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相变温控研究
作者 李兵华 曹树平 罗小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39,共4页
设计一种伺服阀用超磁致伸缩材料驱动器(GMA),采用相变材料对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的温度进行控制,理论分析了驱动器的热量来源及所填充的相变材料的潜热,并用ANSYS对驱动器的热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恒定电流下相变材料对GMM棒温度变化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材料 温度控制 相变材料 ANSYS仿真
数控压力机新型液压驱动系统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数控压力机液压驱动系统,该系统采用快速开关阀作先导阀控制逻辑阀进行大流量快速切换控制,使液压缸高速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数控压力机滑块与模具的快速驱动.改进后的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直驱式泵控电液伺服系统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
为研究直驱式泵控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别建立了泵控和阀控两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响应的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搭建了一个包含交流伺服电机-定量泵为动力源的伺服驱动系统实验台,可以进行两种控制系统的性能实验。对实验系统进行了动态响应的数字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泵控系统液压固有频率较低,动态响应慢,上升时间为阀控系统的8倍。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该类系统动态特性的措施。
泵控伺服液压驱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基于伺服电机.定量泵的泵控伺服液压驱动系统是目前电液驱动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具有结构简单、节能、高效、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但其动态性能却始终受到人们的质疑。该文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了泵控伺服液压实验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表明,实验系统的响应时间为0.3S左右。分析了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主要是:选用转动惯量小的电动机和油泵、增大液压缸有效面积以及尽量避免使用软管和液压油混入空气。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阶跃响应时间误差不超过5.5%,验证了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直驱泵控伺服液压机节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直驱泵控伺服液压机采用定量泵和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动力单元,该伺服液压系统依靠改变电机转速实现系统流量调节,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与传统的阀控系统相比,具有体积小、高效节能、可靠性高等特点,是目前电液驱动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以拉深工艺为例,分析系统的节能原理,进行了普通液压机和伺服液压机能耗对比的试验研究。分析泵控伺服液压机的主要节能环节:容积调速、待机停止。通过样机试验可得:直驱泵控伺服液压机比普通多功能拉深液压机节约了20%以上的能量。
数控回转头压力机及其液压驱动系统
论述了我国数控压力机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液压驱动系统.它采用了快速开关阀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可靠的特点.
泵控电液伺服系统多模态可拓控制研究
针对泵控电液伺服系统位置控制的快速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存在矛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模态可拓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将可拓方法应用于系统设计中。多模态可拓控制切换器根据提取的系统特征信息,建立特征状态的关联函数,根据关联度划分测度模式将系统运动分为三段,分别由Bang—Bang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进行分段控制。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抗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并能实现高精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