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壳体动态特性分析
基于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几何参数、运动学参数和液压参数建立泵转子的动态平衡方程。求解动态平衡方程,并从泵转子和壳体之间的三大载荷传递路径入手,逐一确定滑靴、轴承和配流盘等运动部件对壳体的动态载荷。用运动部件对壳体的动态载荷等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壳体结构与运动部件的单向解耦。建立柱塞泵壳体有限元模型,采用试验模态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壳体结构上施加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载荷,计算壳体结构的动态响应,并用试验数据验证,进一步地,基于振动烈度评估壳体结构的振动大小。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壳体动态特性分析为面向减振降噪的壳体结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泵和风机偶合器调速控制系统中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在泵和风机的液力偶合器调速系统中使用可变函数发生器可以消除因偶合器调节特性的非线性引起的不稳定现象 ,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的可变函数发生器可靠性高、操作方便、适用性广。本文就可变函数发生器的PLC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 ,同时 。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液压泵变量伺服机构稳健性优化
根据履带车辆对静液转向控制机构的特殊需求,为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健性,以变量伺服机构的跟踪精度、相对稳定性分布的均值及标准差为优化目标,通过建立液压泵变量伺服机构工作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其跟踪精度等性能的稳健性优化设计新方法。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匹配液压泵变量伺服机构反馈拨叉长度、阀口梯度、活塞直径的设计名义值,不仅能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而且能增强系统抵抗结构参数、油液参数变动的能力,即显著增强系统的稳健性。
负载敏感泵流量控制精度及变量机构节流损耗特性
为了提升负载敏感泵控系统流量控制特性,建立了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开展了台架试验验证.以动态模型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变量机构关键配合参数对负载敏感泵控系统流量控制精度及变量机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的负载敏感阀及压力切断阀径向配合间隙和负载敏感阀口负遮盖量,不仅有利于提高负载敏感泵控系统的流量控制精度,而且能将变量机构节流损耗控制在较低水平.过大的间隙和负遮盖量设计,不仅会导致变量机构节流损耗大幅增加,而且会导致负载敏感泵控系统的流量控制精度大幅降低.
轴向柱塞变量泵回程球铰副相对运动规律研究
依据矢量变换的原理,借助Matlab软件,围绕回程球铰副的运动学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算例研究表明,回程球铰副的相对运动关系在各正交方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间谐波动变化,沿旋转轴线方向相对速度分布的波动幅度最大,约为非旋转轴线方向的3倍.泵轴的转速与斜盘的倾角对回程球铰副的相对运动关系影响最大,而中心球铰的曲率半径造成的影响最小.
轴向柱塞泵回程球铰副油膜润滑压力形成机理研究
回程球铰副是应用于轴向柱塞变量泵的机械结构,为研究其空间相对运动特征,结合回程球铰副的几何特征与相对运动关系,提出基于柱面特征的油膜润滑机理分析模型。通过拓展经典JFO空化算法以考虑复杂表面剪切速度影响因素,建立回程球铰副油膜润滑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斜盘倾角7.5°、12.5°与17.5°3种典型工作条件下的润滑状态,以及摩擦副表面剪切速度分布、间隙形状分布、空化指数分布和压力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间隙形状引起的动压效应与表面剪切速度引起的伸缩效应共同决定油膜压力场具有"双峰双谷"的分布规律,伸缩效应与斜盘的倾斜程度呈正相关性,是导致润滑承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回程球铰副润滑设计需综合考虑伸缩效应与动压效应对油液成膜过程的复合影响。
联体泵马达功率回收试验方法研究
针对联体泵马达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液压泵的功率回收试验原理,根据联体泵马达的结构特点,确定了联体泵马达功率回收试验方法,并推导出容积效率计算公式;通过功率回收试验,对联体泵马达的容积效率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泵马达的基本性能,也证实了功率回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液压变量伺服机构的结构参数优化
为改善液压变量伺服机构的动态特性推导了液压变量伺服机构的动力学方程组并建立了仿真模型分析了阀口梯度、活塞面积、反馈拨叉长度对系统稳定性及响应快速性的影响规律指出了三者的合理匹配对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尤为重要.基于某案例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结构参数的自动寻优.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在保持足够稳定裕量的前提下响应更快.
-
共1页/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