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用钢洁净度的研究
为了解管坯的洁净度水平,对衡钢炼钢分厂EAF→LF→HCC工艺生产的36Mn2V、37Mn5油管用水平连铸坯,通过采取示踪剂示踪、系统取样、综合分析等方法,对LF处理前后及中间包钢水和连铸坯中w(T.O)、显微夹杂及大型夹杂物的数量及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夹杂物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工艺条件下36Mn2V、37Mn5连铸坯的洁净度水平一般。
轴承钢GCr15的脱氧工艺优化与分析
分析了电炉→精炼过程中氧、氮含量的变化及炉渣成分变化。减少铝线喂入量,降低炉渣碱度、控制渣中Al2O3含量可有效减少D类夹杂物的生成。保证弱搅拌时间,促进夹杂物的上浮,可有效地去除D类夹杂物。
新型钢包整体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
针对新型300t钢包,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包壳的整体温度场分布。重点研究了包壳外表面高度方向、桶体与包底连接环焊缝处的温度分布以及钢包一些辅助结构对包壳温度场的影响,从而掌握钢包包壳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新型钢包的日常维护以及如何延长钢包的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板坯连铸机轻压下扇形段的设计特点
讨论了两种针对轻压下技术的合理应用而开发的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即由意大利Danieli Davy Dastington(DDD)公司所开发的OPTIMUM扇形段和由德国SMS Demag(SMSD)公司所开发的CYBERLINK扇形段,对其设计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清晰地描述,为板坯连铸机建设工程提供了有效的设计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高压锅炉钢的非金属夹杂物研究
针对天津钢管集团公司EAF-LF/VD-CC工艺生产的高压锅炉钢通过系统取样、示踪剂追踪、综合分析等方法,对LF处理前后、中间包钢水和连铸坯中总氧(T.O)、显微夹杂及大型夹杂物的数量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对夹杂物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艺改进措施。
SPHC连铸结晶器内钢水凝固传热的研究与应用
为了适应唐山不锈钢厂2号连铸机拉速的提高,建立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水凝固传热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水凝固传热过程进行模拟求解,描述了高拉速条件下凝固坯壳的温度分布、坯壳生长历程,分析各工艺因素对钢传热行为、凝固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应用于连铸机,现场证明漏钢事故明显减少。
低铬铁水脱磷渣系熔化特性实验研究
研究了低铬铁水脱磷粉剂的熔化性能,通过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考察了BaCO3等其它组成对该渣系熔点及熔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1.5%CaO-15%BaCO3—40%Fe2O3-12.5%CaF2-5%Cr2O3^-6%镁铬砖熔剂熔点较低,为1170℃;熔化速度较快,为3min,能快速成渣且温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