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织构涂层改善40Cr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利用仿真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沟槽织构涂层对40Cr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改善作用。在仿真试验方面,利用激光加工织构的实际截面形貌,建立较真实单元沟槽织构的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不同沟槽织构参数组合对模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摩擦磨损试验方面,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沟槽织构涂层试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通过高精度水平仪统计摩擦磨损试验前后质量变化,进而计算磨损量,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进行磨痕面积的分析,探究摩擦因数、磨损量和磨损面积与织构几何参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仿真试验中,随着沟槽织构宽度的增加,垂直方向的油膜压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实际摩擦磨损试验中,沟槽织构和涂层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40Cr试样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除了宽度150μm的磨损量有差异,随着沟槽织构宽度和深度的增加,摩擦因数、...
织构和涂层改善表面黏附性能的试验研究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和磁控溅射制膜技术制备了具有圆柱状织构和类金刚石DLC涂层的硅片样品,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三维表面轮廓仪表征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并采用胶状探针考察了织构和涂层样品表面的黏附行为。结果表明织构化样品表面的黏附作用显著依赖于探针和样品表面之间的接触位置,且在织构间距相同时,织构直径越大,黏附力变化的偏差越大;圆柱状织构和DLC涂层均能减小硅片表面的黏附力,但圆柱状织构的减黏效果显著高于DLC涂层;表面织构和低表面能涂层的组合是减小黏附的推荐方式。
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正交试验
以试验室模拟CSP工艺生产的Fe-3Si热轧钢带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对高温退火后获得锋锐的高斯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两段式初次再结晶脱碳退火工艺参数加热段保温时间及加热温度是高温退火后获得锋锐高斯织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可信度分别在90%和85%以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退火工艺为:冷硬板经600℃保温3min和850℃保温6min。
模拟卷取和退火温度对Ti-V超低碳BH钢织构的影响
利用光学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显微分析及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及卷取处理对Ti—V超低碳烘烤硬化冷轧钢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组织、织构以及第二相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于750℃退火,试样均已完成再结晶过程,退火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得到均匀的铁素体组织和提高{111}织构的强度,但对α织构的影响较弱,卷取处理试样较易获得强的{111}织构。第二相粒子的形态、大小和分布也影响着织构的形成发展。
退火工艺对薄规格SPCC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通过罩式退火模拟试验研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0.3mm厚的薄规格SPCC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织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680℃×13h退火薄规格SPCC钢板的HV值为77.45断后延伸率A50为45.6%;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SPCC钢板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硬度和延伸率逐渐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板的晶粒尺寸和延伸率略有增大硬度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均较小保温时间对薄规格SPCC钢板深冲性能的影响较小;680℃和700℃退火后SPCC钢板的织构组分集中分布在γ取向线上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变形织构{112}〈110〉强度降低有利织构{111}〈112〉强度提高。
表面织构对界面接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机械接触表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是直接影响界面振动水平的两个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测试机械连接界面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并针对用两种不同加工方法(激光加工及线切割)加工出的具有不同尺寸织构的试样与光滑平面相接触的界面进行了测量,初步探索了平面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表面织构效应,并得出结论:织构及润滑对接触刚度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这两者对接触阻尼有明显影响。
飞机液压系统用TA18钛合金管材性能特殊性研究
给出了收缩应变比(CSR)的测试原理及方法,研究了CSR与TA18钛合金管材织构、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A18钛合金管材的织构越强,管材的CSR值也会越高。通过研究TA18钛合金管材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性能,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TA18钛合金管材的强度、塑性均升高,这主要与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塑性变形机制有关。TA18钛合金管材的CSR值与屈强比、伸长率成正比关系,提高管材的屈强比、伸长率可提高CSR值。通过对TA18钛合金管材的CSR值进行测定,可以反映管材径向和周向的变形性能,解决了管材径向和周向性能评价难题。
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织构化减摩设计及仿真
针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滚珠丝杠副高速运行时润滑不良、磨损较大的情况,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并确定了织构的加工位置,建立了有、无织构的滚珠丝杠副分析模型,对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应力和润滑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有、无织构时滚珠丝杠副的接触与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有织构时虽会增大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应力,但在织构两侧产生的流体动压可使滚珠丝杠副形成流体摩擦,极大改善其润滑性能,从而起到很好的减摩效果。
摩擦副表面沟槽型织构润滑性能的数值仿真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织构的深度和载荷对油膜的润滑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在载荷变化的情况下,润滑膜的最小膜厚和黏性阻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不同载荷下,最佳织构深度的选取还需系统地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沟槽型织构流体润滑模型,分析了织构的深度以及承载力对摩擦副的油膜厚度、压力、剪切力、以及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承载力一定时,油膜厚度随织构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89 N载荷下时,存在最佳油膜厚度6.41
冷轧变形量对1050激光毛化板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TEM观测探讨了冷轧变形量对激光毛化1050铝合金在热处理前后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变形量下的毛化辊轧制样品中除了Cu{112}〈111〉、Bs{110}〈112〉和S{123}〈634〉织构组分外,还有Rot.Cube{001}〈110〉织构形成。随变形量的增加,Rot.Cube织构逐渐减弱,Cu、Bs、S织构组分逐渐增强。经400℃退火后,样品发生了再结晶,但在样品中仍有部分轧制织构存在,立方织构含量随变形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