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滚动导轨的寿命分析
对由两个滑块和一根轨道构成的直线滚动导轨在施加一定工作载荷的条件下进行载荷分布和寿命的分析。结果表明:额定载荷与寿命值密切相关,其大小与载荷分布的波动状态、行程的大小及载荷偏心率等因素有关。寿命实验结果与3个参数的韦布尔分布的拟合状况非常良好,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滚珠丝杠副载荷分布情况研究
滚珠丝杠副受外载荷作用时滚珠的受力是比较复杂的,但目前在研究滚珠丝杠副滚珠受力时都是简单地按照均载来分析,这与实际的载荷分布情况有较大的偏差。建立一个变形协调条件下的滚珠丝杠副载荷分布的模型,并分析了几何误差对滚珠受载的影响。
液力偶合器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基于BEM的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计算分析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捕获风能的核心部件,因此叶片的气动性能及可靠性是风力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以某1.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GH Bladed计算软件计算得到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风速及叶尖速比对叶片的气动载荷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轴向荷载数值远大于切向荷载数值,轴向荷载数值沿着叶片尖端到叶片根部不断减小,随着风速的增大,轴向荷载沿展向分布曲线愈加平缓;叶根气动载荷中起控制作用的是轴向推力与挥舞方向弯矩,且随着风速增加至额定风速而单调增加;叶尖速比增大至5时,轴向荷载沿展向分布曲线平缓且峰值减小,当叶尖速比从7增大至11时,轴向荷载在叶尖又出现尖点且峰值大幅增加;当叶尖速比增大至7时,切向荷载逐渐增大,当叶尖速比从7增至11时,切向荷载减小;叶根气动载荷中起控制作用的是轴向推力与挥舞方向弯矩,...
载荷分布对可控扩散叶型性能的影响
叶型吸力面和压力面等熵马赫数分布符合控制扩散规律,则其设计点损失小、低损失攻角范围大。为了研究可控扩散叶型载荷分布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可控扩散叶型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并对叶栅进口马赫数为0.7的静子和转子叶型进行多个载荷分布设计,分析载荷分布规律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静子及转子叶型,载荷前移(至0.1倍相对轴向弦长位置)可抑制吸力面附面层发展,降低设计进气角损失、增大低损失攻角范围;吸力面峰值马赫数增大,吸力面靠前缘凸起程度越大,小攻角损失增加、最低损失对应进气角增大。研究表明载荷分布影响气流加速及扩压梯度大小,进而影响激波产生和附面层发展,导致全攻角范围内性能变化。
基于AIC-K-means的载荷分段混合分布估计
针对工程机械作业载荷分布估计的问题,基于AIC准则及K-means算法,提出了一种载荷分段混合分布估计方法。根据Luise分组方法,得到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及威布尔分布的卡方检验值。选取最小卡方检验值对应的分布函数作为分段混合分布各段的拟合函数,通过极大似然估计算法获得分段混合分布的表达式。结合挖掘机土石挖掘工况,将本文方法应用到主泵出口压力载荷数据中,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通过了卡方检验。同时,用1000组仿真数据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参数估计的误差仅为0-18%。
风力发电机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及寿命计算
针对传统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部载荷计算模型中未考虑挡边变形、轴承径向游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向量模拟轴承内圈、滚子变形及接触点位置的方法,通过坐标变换来反映滚道与滚子接触变形,在模型中考虑了挡边变形、轴承游隙。通过建立滚子和外圈的静力学平衡方程及变形方程求解滚道载荷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寿命计算方法。并以某风力发电机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例分析,得到了载荷分布情况,该类轴承径向游隙为-0.18~-0.15 mm时寿命满足要求。
载荷分布对导叶式混流泵水力性能影响
基于三维反问题原理,分别针对导叶式混流泵叶片及导叶特征载荷分布,结合CFD数值模拟,以水力效率为目标参数,找出相对最优载荷匹配形式,将定常湍流计算结果作为非定常湍流计算的初始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特征载荷位于叶道中间略偏向进口处时,水力效率最高,优化后的模型整体水力效率较原始模型提高了3.56%,导叶内部流动均匀性有所提高,叶轮出口处的射流-尾迹现象得到改善.非定常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处压力脉动幅值最大,对机组整体运行稳定性影响最大,通过反问题设计的模型在叶轮进口压力脉动幅值及导叶出口等处压力脉动幅值均有一定改善,有助于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
低速过载角接触球轴承载荷分布的研究
针对低速过载角接触球轴承的塑性变形,基于Palmgren半经验公式分析了载荷分布、接触角变化和钢球最大负荷。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载荷对工作接触角影响显著,而径向载荷影响微小。
深沟球轴承接触力学特性分析
以轴承几何学为基础,利用UG建立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在ANSYS/Workbench仿真平台施加约束与载荷并求解,得到其接触力学特性。以深沟球轴承6210为例,分析了深沟球轴承在径向力下的载荷分布,将接触应力的仿真分析结果与Hertz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是正确的,为轴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