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的STM和AFM的一种新型偏心升降装置研究
根据STM和AFM的扫描原理,通过CAM设计了一种新型偏心升降装置,使STM和AFM测试样品的高度大为增加,形成柔性测试系统.根据对实际工况的仿真研究,对装置进行了修改.
大范围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究
<正> 八十年代初问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dscope(简称STM)是一种新型表面观测仪器。在三维空间都达到原子分辨率,对样品无任何破坏性以及可在超高真空、大气甚至液体中工作等独特优点使其在短短几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STM性能,扩大应用领域,本文将讨论一种大范围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和扫描范围是衡量STM性能的两个主要技术指标。目前绝大多数具有原子分辨率的STM,最大扫描范围局限在1微米左右,主要用于原子或纳米尺度下观察结构均匀的材料表面。但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显露了现有STM扫描范围小的不足以及研制大范围高分辨STM的必要。第一、更多还原
扫描隧道显微镜轮廓测量数学模型的研究
在量子隧道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增坦表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微观轮廓测量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轮廓的测量过程。最后,文中还对该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双成象单元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尺纳米计量技术
研制了双成象单元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同时对参考样品的原子晶格和被测样品扫描成象,计数原子晶格的数目,即可精确测定被测样品图象的尺度,以原子尺寸实现产格的纳米计算,本文介绍了成象单元的STM的原理和仪器系统,讨论原子尺纳米计量的可行性,给出了被测样品图象的米计量结果。
STAR系列STM计算机系统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基于隧道效应的新一代显微镜。本文详细介绍了STAR系列STM的软硬件系统,揭示了计算机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变温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可以在实空间观察到原子级分辨率图像的实验仪器,且发展出许多衍生仪器,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等,统称为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但是以往人多数STM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不能实时观察样品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本文介绍德国Omicron公司新开发的变温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VT UHV SPM),它包括STM和AFM两部分,可以在25K~1
一种简单的小尺寸低电压大范围平面扫描的STM扫描器
在普通的STM中,X,Y的扫描大都采用单压电陶瓷管扫描器。为了获得大的扫描范围。一般是将扫描管加长或提高扫描电压。但它要带来几个问题:扫描管太长,就得增大STM的尺寸,势必使它的刚性下降。扫描管是一个整体,X与Y的扫描互相牵扯,即使增大电压,扫描范围不可能作得很大。另外,针尖的扫描面为一球面而不是平面。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简单的小尺寸低电压大范围平面扫描的压电陶瓷双晶片扫描器,基本克服了上述的困难。它是由两个 的长条形双晶片互相垂直呈L形固定在一个角形的基座上。同时也将厚度约0.2mm,同样长宽的磷铜片也呈L形固定在两个双晶片的自由端上,整个组件为一正方形的框架结构,针尖固定在磷铜片中央直角顶端如图1所示。在士90vF,XY的扫描范围可达士料m(图2)。根据实验测定,该扫描器的共振频率为250Hz(图3)。X...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腈基-苯基-脲聚合物膜的表面结构
本文利用大气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新型有机功能材料腈基-苯基-脲(CPU)的聚合物(PCPU)薄膜进行了研究。在高定向裂解石墨基底上由溶液成膜制备CPU聚合薄膜样品,在42^°A×42^°A扫描范围内获得了PCPU表面结构的STM图像,发现5-8个PCU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PCPU分子链。本文给出了PCPU分子链结构模型,并对所观察到的STM图像给予了解释.
利用STM技术的原子纳米尺度操纵
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材料表面进行原子和原子簇的纳米尺度操纵的操纵机制和实际的应用.
基于STM32嵌入式模糊PID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 32处理器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以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μC/O S-Ⅲ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STM 32处理器上的移植及应用。设计出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步进电机控制器。首先介绍了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然后分析了模糊PID的控制原理及算法的实现,最后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