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射流式气动雾化喷嘴雾化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 姚康鸿 金义 郑妹 张凯 何小民 来源:航空发动机 日期: 2024-11-15 人气:131
射流式气动雾化喷嘴雾化性能试验研究
针对1种带出口扩张段的射流式气动雾化喷嘴,将气液比的2个影响因素空气流量及燃油流量分开,通过试验分析了空气流量、燃油流量、气液2相相对速度分别对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相位多普勒激光测试仪测试喷雾下游雾化粒径,通过CCD相机及片光源拍摄其雾化锥角。结果表明:空气流量相比于燃油流量,对该型气动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影响更大;当气液比一致时,气液2相相对速度越大,雾化粒径越小,雾化锥角越大;当气液比为0~2时,随气液比的增大,雾化锥角逐渐增大,雾化粒径逐渐减小;在气液比趋近于2时,雾化锥角达到最大值,雾化粒径达到最小值;当气液比大于2时,雾化锥角略微减小,雾化粒径基本保持不变。

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流场非定常仿真分析

作者: 张生昌 陈锡栋 邓鸿英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3-06-12 人气:89
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流场非定常仿真分析
建立了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简化后的二维轴对称维流场几何模型。根据泵速、活塞行程和活塞直径等工作参数,给定阀的边界条件,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动网格技术以及UDF用户自定义程序,对介质不同气液比下组合阀的启闭过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仿真。获得了组合阀开启、关闭过程中阀芯表面压力分布、阀隙流速、瞬态液动力与介质气液比、阀开启高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阀芯开启高度一定时,介质气液比越大瞬态液动力越小;介质气液比一定时,随着阀芯开启高度的增大瞬态液动力减小。

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测定

作者: 李淑江 吴明 窦如宏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日期: 2022-03-31 人气:106
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测定
针对目前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复杂、雾化液滴不均匀等问题,基于气动雾化机理,设计了液相通道直径为0.5mm、1.0mm、1.5mm的3种型号气动雾化喷嘴,以自来水为试验工质,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仪,通过试验探究了气液比、液相通道直径以及液相压力对于雾化形成的液滴粒径和雾化角造成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气液比及液相压力的增大,液滴粒径逐渐减小,雾化角逐渐变大,雾化效果趋好。

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 李淑江 吴明 来源:轻工机械 日期: 2022-03-18 人气:129
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研究
针对目前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复杂、雾化液滴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气相通道斜度为30°,45°,60°的3种喷嘴,基于气动雾化机理,以自来水为试验工质,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仪检测了气液比、气相通道开口斜度及气相压力对雾滴粒径、喷雾宽度以及雾化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比相比于气相通道开口斜度、气相压力参数对雾滴粒径的影响明显;随着气液比的增大,雾滴粒径变小,雾化颗粒更加均匀;气液比对喷雾宽度的影响同样十分明显,随着气液比增加,雾化角变大,喷雾宽度增加,且喷雾宽度内的雾滴沉积量呈现正态分布。设计的气动雾化喷嘴可使雾化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井下气液混抽泵外特性试验研究

作者: 李增亮 陈猛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9-04 人气:143
井下气液混抽泵外特性试验研究
为满足高含气油藏及煤层气田开发的需要,对自主开发的新型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抽泵样机进行了外特性试验研究,得到样机在纯水及不同入口含气率时的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样机能高效混抽高含气率介质。本文详述了试验步骤,分析了含气率和气液总流量的变化对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抽泵外特性的影响,为井下气液混轴泵的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了试验依据和工作基础。

液气射流泵扩散管内气泡尺寸的试验研究

作者: 吴燕兰 向清江 李红 恽强龙 王超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8-28 人气:177
液气射流泵扩散管内气泡尺寸的试验研究
在工作水压力小于500kPa的低压水射流情况下,通过取样法和摄像法试验研究了下喷式液气射流泵扩散管内部气泡直径范围,获得内部气液两相流动情况及气泡分布特性。在一定的孔口雷诺数下,不同气液比下扩散管中气泡直径范围约80%集中在0.6~1.3mm。测量不同孔口雷诺数下的气泡直径,在孔口雷诺数较小的情况下气泡直径变化明显,最大直径可以达到3mm左右。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气液比的变化相对于工作压力的改变对气泡尺寸影响比较明显。液气射流泵作为气液接触、射流混合及反应的设备,用于气体的吸收和分离操作。其含气率和气泡分布以及相接触面积是内部射流混合的重要参数。研究结论和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气液两相混合效果。

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滞后角的研究

作者: 陈锡栋 张生昌 邓鸿英 柯愈龙 来源:液压气动与密封 日期: 2020-04-01 人气:132
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滞后角的研究
针对实际组合阀的结构特点,结合相关工作参数,推导出了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滞后角的计算公式.得到了不同气液比下组合阀的滞后角。采用FLUENT软件中的VOF多相流模型及动态分层动网格模型,结合UDF将运动边界定义为活塞运动。对6组不同气液比下的组合阀滞后角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相当吻合。结果表明,往复泵输送油气两相介质时组合阀滞后角远远大于介质为纯液态的工况;随着介质气液比的增大,组合阀的滞后角不断增大。该研究可为往复式油气混输泵阀的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共1页/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