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双动断路器冲击动力学仿真
为了得到高压双动断路器合闸和分闸过程的瞬态冲击特性,针对包含双动断路器本体和弹簧机构的整机双动断路器模型,考虑冲击、接触、间隙、柔性等因素,利用LS-DYNA软件进行了双动断路器整机冲击动力学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冲击应力较大的连杆位置进行了动态应力测量试验,并针对仿真与试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连杆的峰值应力最大相对误差为6.74%。
不同介质中雷靶碰撞动力响应分析
由于实验条件的局限性,传统的雷靶碰撞实验大多在陆地上进行,所测得实验数据往往与雷靶在水中碰撞的真实结果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于此运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LS-DYNA建立包括空气、水体、鱼雷和靶板等多物质耦合的有限元模型。使用罚函数流固耦合方法对鱼雷无攻角碰撞靶板的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给出静水压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介质、水深、碰撞角、初始速度等参数对雷靶碰撞载荷的影响。这为鱼雷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某汽车座椅头枕静强度仿真分析与优化
应用HyperMesh前处理软件建立了某国产汽车中排座椅的有限元模型,按照法规GB11550-2009的加载要求运用Ls-dyna求解器对座椅头枕的静强度进行仿真试验。经过仿真分析可知该座椅结构中头枕杆超过了评判面,有很大的失效风险,不满足法规要求,因此需要对座椅头枕杆骨架进行改进。提出了在头枕杆中间位置处增加一个加强筋和更改头枕杆骨架形状两种方案,通过对改进后座椅头枕杆骨架的应力、应变、最大位移量的分析,在轻量化的前提下选定方案2为最优,其各项指标均满足GB11550-2009国家法规的要求。
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采煤机截割部在截割过程中承受随机负载,这严重影响采煤机的可靠性和寿命。为研究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在真实负载下的动力学响应,将UG建立的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几何模型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中,再将LS-DYNA计算所得的真实载荷施加到滚筒,从而进行动力学仿真。通过将角速度、角加速度、啮合力仿真结果与理论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时域中,在受到较大负载时,齿轮角加速度、啮合力振幅也会相应提高;频域中,齿轮角加速度、啮合力幅值在各基频及其倍频处较高;由于负载的影响,啮合力在低频处幅值相对较高。对截割部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鲨鱼盾鳞仿生起苗铲减阻仿真分析
针对苹果苗木起苗机作业中铲尖磨损严重、碎土困难、能量损耗大等问题,基于锤头双髻鲨盾鳞的沟槽结构,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鲨鱼盾鳞仿生起苗铲。借助LS-DYNA软件对仿生起苗铲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与传统起苗铲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鲨鱼盾鳞仿生起苗铲最大等效应力为8.085×10-6MPa,等效应变为2.089×10-11,变形远小于设计要求的5mm,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在土壤中作业时,鲨鱼盾鳞仿生起苗铲较传统起苗铲能量损耗平均减小了14.29%,减阻效果明显,满足减阻设计要求。结构合理、减阻耐磨的鲨鱼盾鳞仿生起苗铲可为进一步提高苹果苗木起苗机作业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LS-DYNA及PRIMER的侧气囊折叠方法
本文介绍采用primer软件和DYNA计算的方法来折叠气囊,通过介绍气囊的折叠过程及设置合理的接触参数,确保折叠后的气囊没有网格之间交叉穿透,给以后的气囊仿真计算过程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模型。
基于HyperMesh和LS-Dyna的径向挤压制管机成型头仿真分析
针对设计的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成型头,采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运用Hyper Mesh软件划分网格,定义材料属性、成型头与混凝土的接触类型和工作载荷,通过LS-Dyna软件计算成型头挤压混凝土成型过程的力学行为,获得成型过程中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表明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成型头已基本能够实现混凝土的挤压成型,但在成型过程的第一阶段,混凝土的最大应力值达到了其屈服强度的临界点,混凝土管易发生坍塌、裂纹等现象,仿真分析可为成型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机器人用薄壁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机器人用薄壁角接触球轴承壁薄,易于发生较大形变。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该轴承模型,进行轴承动态特性研究。研究发现,该轴承运转过程中,钢球组稳定运转但时而伴随有较大的速度波动和应力冲击;径向载荷承载区域及最大应力的变化总体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钢球和内外滚道处的最大应力值及出现的位置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并非一直位于径向载荷指向的最下部,整体应力分布沿径载方向最下部处向两边呈波动递减的趋势。对轴承在不同转速、轴向载荷、径向载荷下的振动情况分析,应控制轴承的轴向载荷不超过2500N,径向载荷不超过轴向载荷的两倍,转速不应超过16r/s。
整体式外圈自润滑关节轴承旋压成形工艺探究
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成形及装配工艺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针对旋压成形外圈试验,研究旋压成形试验中内外圈存在较大间隙的原因;探索减小旋压成形产生较大间隙的方法;探究旋压成形方法是否可提高成形加工后内外圈间隙的均匀性同时降低对内圈和衬垫的损伤。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结合弹塑性力学相关理论及旋压成形变形均匀、成形力小以及易于控制的优点,通过分别优化外圈毛坯及旋轮轮廓曲线,进行旋压整体式外圈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工艺探究。
基于正交实验法汽车B柱侧面碰撞仿真分析
汽车设计阶段需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并验证设计的有效性。文中基于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程(GB20071-2009)标准对某汽车厂已量产车型B柱进行正交试验分析,采用Workbench软件进行材料设置、网格划分、接触设置、给定速度等工作。将得出的K文件导入LS-DYNA进行计算,以B柱侵入量和侵入速度为目标对其进行优化,并将最优化方案结果与原始结果对比。其结果表明:侵入量、侵入速度得以减少,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