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微小非球面玻璃透镜超精密模压成型数值模拟

作者: 尹韶辉 王玉方 朱科军 霍建杰 陈逢军 余剑武 王宇 来源:光子学报 日期: 2024-04-15 人气:14
微小非球面玻璃透镜超精密模压成型数值模拟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微小非球面玻璃透镜超精密模压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微小非球面玻璃透镜模压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模拟出的不同加工参量下的成型透镜和模具的残余应力分布结果,得出最优的超精密模压成型的模压速率和模压温度范围,并解释了模压速率和模压温度影响微小非球面玻璃透镜成型质量的原因.模拟可以对实际的大批量生产微小非球面玻璃透镜提供有力的帮助.

条纹周期动态可调的通用型干涉仪

作者: 朱勇建 那景新 潘卫清 李安虎 尹韶辉 来源:光学精密工程 日期: 2024-03-01 人气:6
条纹周期动态可调的通用型干涉仪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通用型干涉仪,用于实现不同结构、不同形状的光学透镜、光学晶体等元件的快速目视观察与精确测量。该干涉仪利用可相对旋转的双光楔对条纹周期进行动态调制完成实时检测。以两块雅敏干涉平板为主体结构,在双光路中各自放入一对楔角完全相同的光楔对,建立条纹周期和条纹倾斜方向与光楔对相对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光学晶体畴反转实时检测验证干涉仪的测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干涉仪的相位检测精度约为0.2 rad(λ/30),条纹周期(一对黑白条纹)为0.105~5.993 mm/pair,光路中光楔对的相对转角可在0~179°调节。干涉仪具有完全对称的光路结构,由于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可针对不同类型光学元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条纹周期的实时调制,并可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非球面玻璃透镜模压成型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作者: 尹韶辉 靳松 朱科军 陈逢军 余剑武 来源:光电工程 日期: 2023-03-02 人气:14
非球面玻璃透镜模压成型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针对玻璃镜片模压成型过程中无法获得精确的内部残余应力数据,本文提出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内应力变化历程及预测残余应力分布。该方法根据高温下玻璃性质近似于粘弹性材料,将五单元广义Maxwell模型的蠕变响应并入有限元计算。采用高级非线性有限元程序MSC.Marc,分别对圆柱玻璃单轴压缩和非球面透镜模压成型进行了仿真,获得了玻璃镜片成型后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温度和模压速度对合模后镜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镜片的边缘区域;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模压速度都会增大最大残余应力值。

磁流变光整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陈逢军 尹韶辉 余剑武 徐志强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日期: 2022-01-11 人气:139
磁流变光整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介绍了近年来磁流变光整加工(MRF)技术的研究状况及最新进展,对磁流变光整加工机理研究、加工机床与相关装置的开发、加工工艺试验研究、加工算法与模型研究、磁流变液流体开发与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与分析。最后探讨了磁流变光整加工中的关键技术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硅晶圆分层划片工艺试验研究

作者: 尹韶辉 杨宏亮 陈逢军 耿军晓 张俊杰 来源:表面技术 日期: 2021-05-28 人气:115
硅晶圆分层划片工艺试验研究
目的优化硅晶圆划片工艺参数,提高划片质量。方法提出一种硅晶圆分层划片工艺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精密全自动划片机,通过全因素试验,研究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工艺参数对分层划片与传统单次划片的工艺性能的影响,检测了崩边宽度、相对缝宽、切缝表面粗糙度,通过检测划片过程中主轴电流大小来间接反映切削力的大小。最后对分层划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随着划片深度的增加,主轴电流增大,进给速度对主轴电流的影响较小,分层划片可以有效减少划片过程产生的切削力,提高划切效果。分层划片试验发现,随主轴转速的增加,相对缝宽增大;随进给速度增大,相对缝宽先减小后增大。进给速度为15mm/s,转速为10000r/min时,相对缝宽最小,为1.048。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崩边宽度减小;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崩边宽度增大...

小型空气静压涡轮主轴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作者: 毛鹏程 尹韶辉 胡天 陈逢军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1-05-18 人气:109
小型空气静压涡轮主轴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小型高速空气静压主轴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小型零件与微小非球面的精密磨削和抛光加工,针对该目的设计了一种空气主轴,根据技术要求确定主轴采用空气静压轴承作为支撑,涡轮驱动旋转。通过工程算法得出主轴主要结构参数及性能估算;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进一步分析了主轴各结构参数对其承载性能和气体耗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结构修改和参数优化;使用动平衡机对主轴转子进行动平衡校正,使不平衡量降低至左G0.015,右0.04;最后对主轴转速、径向及轴向跳动、刚度等进行测试,得出主轴主要技术参数。

数控机床非球面磨削加工精度建模仿真

作者: 何博文 尹韶辉 龚胜 来源:计算机仿真 日期: 2021-05-14 人气:94
数控机床非球面磨削加工精度建模仿真
在每次磨削加工前,需对超精密纳米磨床进行对刀,每次对刀过程耗时较长,反复装夹时需多次对刀,且结果存在人为误差,精度难以保证。因此在磨削成形阶段对误差的控制和面形精度的分析,是提高小口径非球面磨削加工效率的关键。首先根据磨床的结构特征,运用多体系统理论和位姿特征建立了通用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工曲线方程,忽略模型中出现的所有二阶小量,建立了基于主要误差源的实用小尺寸非球面误差模型。然后用MATLAB软件计算出主要误差源对面形误差的传递函数,并对主要误差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机床x方向的对刀误差和圆弧半径误差是影响面型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主要误差因素利用MATLAB程序提出了新的测量辨识方法,反求得最优解的误差值,为后续的补偿加工实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共1页/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