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工况对双效空冷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采用空冷吸收器、空冷冷凝器实现循环空冷化,是缩小吸收式系统体积、扩大其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4种空冷双效溴化锂循环,建立集中参数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运行参数(热源温度、室外冷却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4种循环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要实现循环空冷化,必须提高热源温度,同时4种循环相比,溶液在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前分流的并联循环热力性能明显低于其他3种循环,不宜空冷化。
多联机室内机制冷剂管网流量分配仿真模型
针对多联机室内机制冷剂管网中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将流体网络理论应用于包含蒸发器、管段、电子膨胀阀、三通等单相、两相制冷剂的复杂管网系统,按照管网拓补结构连接各个部件模型,得到了5台室内机及连接管构成的管网的稳态仿真模型;针对流阻的非线陛特点设计了以每两个相邻环路压降之差小于50Pa作为控制条件的迭代算法,根据流阻分配各个环路流量直至管网达到压强平衡。该模型可以研究、评价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程度,为解决多联机流量分配不均提供理论依据。
贯流风机不同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时的应用效果分析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分体壁挂式空调用贯流风机的二维流场模型,对比RNG k-ε、LES与SAS 3种湍流模型在计算贯流风机内流场、噪声等性能时的差异。结果表明,这3个模型在模拟计算贯流风机时均有不错的表现,其中RNGk-ε模型计算流场的性能数据时最稳定,非稳态误差小;LES模型与SAS模型则能有效捕捉流场中的微小尺度流动,其中SAS模型对网格质量要求较低,但对于气动噪声的计算结果与LES模型十分接近。
基于CFD的多翼离心换气扇整流罩的改进设计
基于CF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前弯多翼离心换气扇的整流罩进行了改进设计.结果表明:换气扇的全压随整流罩弧形高度的增大而提高,随弧度半径的增大而降低;与原模型相比,整流罩改进后的换气扇全压提高了8%.在叶轮的前盘位置附近处,存在着明显的回流现象,在整流罩内的边缘处也有漩涡现象.改进后的漩涡较原模型有明显的改善,气流流过叶片后,动压值显著增大,静压值变化不明显,当气流离开叶轮进入蜗壳后,静压值沿蜗壳径向方向,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
空调室内机导流板角度对流场影响的大涡模拟
建立分体空调室内机全流场二维模型,对出风导流板位于3种不同角度,叶轮处于高、中、低三档转速下的流场进行大涡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导流板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改变出流流体的方向和分散射流速度轴心区,使室内流场和温度场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当导流板角度不合适时,将阻碍空气流动,导流板端部涡脱落增强。
贯流风机叶轮参数的模拟研究
贯流风机叶轮参数对风机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某企业提供的原型叶轮,通过二维稳态模拟探讨了叶轮前后缘半径Ri与Ro、叶片倾角a以及叶片弯度角γ等3个重要叶片参数对空调用贯流风机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前后缘半径比对叶片壁面边界层分离存在较大影响,当Ri/Ro>1时,通常能够较好地抑制边界层分离,得到较大的出口流量;对于原型叶片而言,其倾角a的最佳取值范围介于25°到30°之间,且随a增大,叶轮入口流场波动减小;弯度角γ越大,叶轮对气流做功越多,γ为90°时,取得最大流量值716.47m3/h,相比原叶轮,流量提升4.04%。
采用不同湍流模型计算贯流风机内流场的比较分析
以二维贯流风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的湍流模型(RNG k-ε,RSM,DES,LES)进行非稳态计算,通过比较内流场瞬态速度和瞬态涡量分布以及沿叶轮外圆周的时间平均速度和时间平均总压分布,确定了不同湍流模型对内流场计算的差异,为数值模拟研究贯流风机内流场提供参考。
-
共1页/7条